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以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现代经济学理论如经济增长理论等为补充。在理论的指导在下,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索问题存在的原因。本文把原因归结为县乡财政体制的缺陷,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现象,和相应财政支农对策的不完善。本文在所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把进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及相应的土地政策、公共事业完善作为对策推进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为背景来分析财政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从实现财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扩大农村购买力以减轻产能过剩问题等角度,提出完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体制建设和路径选择。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为了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阐述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农对策进行总结,对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明确了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首先应用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的原则和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理论界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进行充实。第三章介绍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已步入正轨,取得了很大成就,然后列举了在财政支持农村生产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养老、医疗管理体制的不足。第三节,应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本文得出结论:农村教育、医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交通(离商业中心的距离)等因素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认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是县乡财政体制不健全,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第四章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章把合理确定县乡财政事权安排,加大省市对县乡民生项目投入;建立县乡最低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市对县、县对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省管县财政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实现财政管理“扁平化”;推进税制改革,构建完整的地方税体系;以县为主开展农村公共投入整合,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农村公共投入决策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法制化建设,作为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对策建议。首先,本章提出了为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以保障生产安全,财政应在提供生产技术、制定生产标准和引导农村建设融资上有所作为。最后财政要针对农村生产建设的配套土地政策改革,改善民生的公共事业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采取相应对策,尤其要在管理体系和资金筹措机制上下功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