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其成长发展历程不可不谓曲折。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自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起,无论在法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司法实践业界,人民陪审员制度均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并不少见,但是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联及相互促进机制的论文则比较少见,或者说有所缺失。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与西方陪审制在起源和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但从其诞生之日起同样蕴涵着司法民主、权力制衡的司法理念和价值追求,而这些均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条件和要求。本文从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指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有着积极意义,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影响司法公正实现的负面因素,并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交代了本文要论述的问题;第二部分概述了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要素;第三部分介绍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第四部分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及人民陪审员制度与西方陪审制之间的比较阐述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司法公正所起作用的情形;第五部分简述了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影响司法公正实现的因素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第六部分针对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全文共约2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