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可以从农业部门撤出,而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农业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如果这种转移受到阻碍,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这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我国就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而农业和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在综合分析发展经济学中四个经典模型,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乔根森模型及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美国和日本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剩余劳动力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剩余劳动力产生及转移的原因,解释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与城市劳动力紧缺并存的问题,本文在利用经典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利用回归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从而对目前的“民工荒”现象提出了一些解释。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实现其转移的建议,如:提高民工工资,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希望能为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有用参考,缓解目前出现的劳动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