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十年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临床诊治模式的变化及现况,并与相同时期美国SEER数据库的LARC患者资料进行比较,评估我院与国外临床诊治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直肠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查阅患者病史及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11到2020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初治局部进展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十年来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临床诊治模式的变化及现况,并与相同时期美国SEER数据库的LARC患者资料进行比较,评估我院与国外临床诊治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直肠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查阅患者病史及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11到2020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初治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我院十年来直肠癌诊疗模式的变化;并将其与同时期内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情况、治疗模式情况等进行比较,结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的历年变化,评估我院与西方发达国家直肠癌临床诊疗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99例,分为2011-2015年(早年组)262例和2016-2020年(近年组)437例,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纳入2012-2016年LARC患者8796例作为SEER组。三组患者中位年龄相近,分别为早年组63岁、近年组64岁和SEER组59岁;性别均以男性为主,各组男性占比分别为早年组59.5%、近年组59.7%和SEER组60.6%;病理均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占比分别为早年组80.6%、近年组72.6%和SEER组73.3%。总分期上我院两组患者Ⅱ期和Ⅲ期占比基本持平(早年组50.8%vs49.2%;近年组49.0%vs51.0%),SEER组则以Ⅲ期患者为主(62.2%)。T分期均以T3为主,分别为早年组84.7%、近年组78.8%和SEER组81.0%。N分期我院两组以N0为主,分别占49.6%(早年组)和51.0%(近年组),而SEER组以N1为主(47.9%)。在治疗模式上,近年组的整个放射治疗的应用率明显高于早年组(48.7%vs34.7%,P<0.001),近年组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比例比早年组增加了 7.7%(35.9%vs28.2%,P=0.037),新辅助放(化)疗的比例增长为早年组的近2倍(12.8%vs6.5%,P=0.008)。然而SEER组与我院同时期的早年组相比,整个放射治疗的应用率明显高于我院(82.5%vs34.7%,P<0.001),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的比例接近我院早年组的11倍(71.5%vs6.5%%,P<0.001)。对于围手术期化疗的应用,近年组的比例略低于早年组(78.5%vs81.6%,P=0.310),但无统计学意义,而SEER组要高于我院早年组(87.0%vs81.6%,P=0.012)。我院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化疗方案均是以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的双药方案为主(早年组82.7%vs近年组83.4%,P=0.837),在化疗周期数上,近年组化疗>4个周期的患者比例略高于早年组(72.5%vs61.6%,P=0.007)。结论:我院近十年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治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放射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虽有所提高,但仍以术后辅助放化疗为主。与美国SEER数据库中同时期的数据相比,我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特别是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率仍远低于美国。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对神经功能障碍、肺功能、膈肌功能和睡眠的影响,比较脑卒中与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1例,平均
[目的]自从2013年甲状腺癌中首次报道了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后,相应的研究日趋增多,但大多数集中在与甲状腺癌的侵袭性特征如远处转移,癌症复发,Ⅲ/Ⅳ期疾病,患者死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而其与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相关性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清楚。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在碘难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RAI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院内死亡因素,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从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死亡发生情况。原始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化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训练集使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8+CD28+T淋巴细胞含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同期另选择28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收集患者人口学、临
目的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指处于营养不良、分解代谢的患者,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出现以低磷血症为主,血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在RFS高危人群中,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RFS发生率最高,约50%,其伴随极高的相关死亡率。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发生RFS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营养干预治
消化心身疾病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心身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的出现为消化心身疾病的探索提供了可能的内在机制,肠道菌群是该机制的核心。饮食及其营养成分既是致病因素,又是调节肠道菌群的最关键因素。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最新文献,基于肠道菌群-肠-脑轴探讨肠道菌群与消化心身疾病、膳食营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宏量营养素、微生态制剂干预肠道菌群在消化心身领域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自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38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这些患者出院24个月后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划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验证lncR-Malat1与miR-124、miR-124与Lamc1之间的靶向关系,以及lncR-Malat1/miR-124/Lamc1信号轴在人参皂苷Rg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人参皂苷Rg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来源于新生大鼠的脑组织。将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1进行干预,然后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星形胶质细
目的:探究溶栓前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ean platelet volume/platelet count,MPV/PC)比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24h的神经功能改善(First day improvement,FD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及90d的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8月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患者喉前淋巴结(Delphian lymph node,DLN)及气管前淋巴结(Pretracheal lymph node,PLN)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单侧PTC患者对侧气管旁淋巴结(Contralateral paratracheal lymph node,cont-PLN)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DLN+PLN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