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仍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癌症,估计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8-3.1/10万。晚期黑色素瘤的预后很差,远处转移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到10%。考虑到晚期患者的高死亡率,我们仍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了解疾病致病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新疗法的开发和预后判断,但目前SKCM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仍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癌症,估计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8-3.1/10万。晚期黑色素瘤的预后很差,远处转移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到10%。考虑到晚期患者的高死亡率,我们仍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法。了解疾病致病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新疗法的开发和预后判断,但目前SKCM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探明,因此探究SKCM中的关键分子,阐明其在SKCM进展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有研究提示在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时,竞争性内源RNAs(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s)能帮助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展现出了极其重要的科研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ceRNA揭示了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nc RNAs)与具有蛋白编码能力的RNA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机制,即含有微小RNAs(micro RNAs,mi RNAs)反应元件的nc RNAs可以通过与mi RNAs的竞争性结合来解除mi RNAs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而假基因可作为ceRNA在癌症发生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假基因-mi RNA-m RNA的ceRNA调控网络,找到关键性靶基因,并研究该靶基因在SKCM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构建假基因-mi RNA-m RNA的ceRNA网络;2.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敲低假基因的表达、mimics上调mi RNA的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验证假基因-mi RNA-m RNA三者之间的调控关系;3.利用MTS细胞增殖实验、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探究靶基因与黑色素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关系;4.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Western Blotting、药物联合效应实验、流式细胞术、MTS细胞增殖实验和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探究靶基因在SKCM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本研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在SKCM中鉴定了7个表达上调的假基因,其中仅MTND4P12与SKCM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呈显著负相关(P=0.039)。hsa-let-7e-5p和hsami R-1193被鉴定为可与MTND4P12结合的mi RNAs,697个基因被确定为可与候选mi RNAs直接结合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后,本研究鉴定出10个hub基因,其中可与hsa-let-7e-5p结合的极光激酶B(Aurora kinase B,AURKB)与MTND4P1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236)且同时和SKCM患者的OS呈显著负相关(P=0.0047)。同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到三者的结合位点,构建了MTND4P12、hsa-let-7e-5p和AURKB三者的ceRNA调控网络;2.抑制MTND4P12的表达可下调AURKB蛋白的表达水平;过表达hsa-let-7e-5p可降低AURKB蛋白的表达水平;3.抑制AURKB的表达可使黑色素瘤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多;4.抑制AURKB后,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DNA复制、DNA修复和链间交联修复相关的基因占优势,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显示DNA复制、Fanconi贫血途径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等途径被富集,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显示HR调控双链断裂修复有关基因被富集。联用AURKB抑制剂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也会导致更多双链断裂的产生,协同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以及协同抑制C57BL/6小鼠和裸鼠中SKCM肿瘤的生长。结论:本研究通过在SKCM中构建ceRNA网络找到靶基因AURKB,对AURKB进行基因敲除和化学抑制以后,发现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本研究也发现抑制AURKB会影响HR途径,于是本研究在抑制AURKB的同时,和PARPi联用,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了两者联用的合成致死效应。综上,AURKB抑制剂与PARPi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SKCM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急性排斥组织病理特征对于移植肾预后影响研究背景:肾移植急性排斥,特别是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因素。微血管炎症是ABMR的主要病理损伤表现,国外文献报道微血管炎症及浸润的细胞类型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本研究首次分析比较了中国人群各类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微血管炎症的发生率,同时比较微血管炎症对移植肾功能和存活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一种的癌症。早期乳腺癌被认为是可以治愈的。手术治疗结合辅助全身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有两种包括全乳房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局部扩大切除术(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BCT)。保乳术的范围小,对于患者来说造成的损害创伤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留住护乳房的外形,在充分满足了患者
研究背景与目标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肺癌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核糖体的功能失调有关。有关研究已证实:多种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在肺恶性肿瘤中上调,且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核糖体蛋白还被证明具有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或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功能。RPL32是核糖体蛋白之一,过去的研究显示它能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它在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
第一部分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白质高信号关系的横断面研究目的:明确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前瞻性收集的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对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
目的:研究雌激素浓度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组织发育过程中RAS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的调控机制,探讨雌激素浓度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影响,分析有关基因表达改变对小鼠心肌细胞形成的作用。材料和方法:1.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雌激素浓度进行分组,设置雌激素浓度为0的对照组和10-10、10-9、10-8、10-7、10-6mol/L的雌激素浓度处理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3天后收集细胞。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排卵障碍性疾病,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者生化表现、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类固醇激素代谢紊乱导致的高雄激素血症被认为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核心作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提高了类固醇激素检测分析的性能,但尚未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尚缺乏全面描绘PCOS患者类固醇激素
背景与目的: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逐渐变得更加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组织数量的减少和骨的微结构退化,从而引起骨骼强度下降的一种疾病,往往会增加骨折风险。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BMD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质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确认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史
第一部分左心房大小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患者卒中、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迅猛发展,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逐渐成为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段。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依旧较高,成为了我们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
研究背景: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早期临床症状和高效的筛查手段,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或者肝移植的治疗机会,只能选择局部治疗、化疗等姑息治疗手段,预后较差。索拉非尼是进展期肝癌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仅约30%-40%的肝癌患者能从索拉非尼的治疗中获益。索拉非尼耐药是目前肝癌治疗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肿瘤干性与索拉非尼耐药密切相关。如何逆转肿瘤干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变薄前凸为特征性表现的进行性角膜扩张疾病,引起近视、散光以及不可逆的视力损坏,是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指征之一。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阐明。为了系统探讨圆锥角膜的全球疾病负担情况,以及探究圆锥角膜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本论文进行了以下两部分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圆锥角膜患病率/发病率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了解圆锥角膜的疾病负担情况,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