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属辽河盆地与辽东湾地区构造单元的过渡区带,是形成于中—新生代的陆相断陷型盆地。论文将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相结合,详细研究了古近系沉积地层中层序界面性质及分布、层序结构及充填演化特征,总结了层序地层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油气输导与运移分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重点有利区带。依据钻测井、地震及古生物响应特征,在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识别出区域性地层剥蚀削截面、地层侵蚀-超覆面及沉积旋回转换面三种类型12个三级层序界面,其中二级层序界面构型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纵向继承性与横向分带性,洼陷区地层接触关系以整合为主,斜坡区形成超覆不整合,上斜坡区为上超下削型不整合区。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修正了原始地质分层,明确了海南地区角砾岩的归属,并指出了该套角砾岩的有利勘探方向。层序发育总体具有北厚南薄、中间厚两侧薄的特征。西部斜坡带层序发育齐全,但厚度相对较薄,层序结构清晰;海南洼陷带未沉积层序SQ1,但层序厚度大,接受了一套湖相细粒沉积;中央凸起带SQ5时期接受沉积,各层序逐层超覆于月东潜山。纵向上,各层序充填范围不断扩大,断陷期层序单元发育齐全,低位域展布受控于同沉积断裂及古地形,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断拗转换期的SQ9-SQ11层序缺失低位域。层序格架内发育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单元在纵向与横向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斜坡、笔架岭地区,SQ4—SQ6的低位域及高位域油气分布几率高;海南地区SQ6-SQ8的低位域是主要含油气单元;月东地区油气主要赋存于SQ9-SQ11水进域及高位域。古近系不同时期发育多级次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控制了有利砂体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分布。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受控于高位坡折,其下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斜坡扇及水进期超覆圈闭围绕高位坡折分布;低位坡折控制着水下扇、湖底扇和滑塌浊积岩等有利岩性圈闭的展布。不同时期层序界面形态对油气运移有重要影响,断裂及“构造脊”成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笔架岭构造带、葫东斜坡带及海南—仙鹤地区是各时期油气运移主要指向区。结合储盖组合、圈闭条件等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对上述区带进行了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