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沙质荒漠草地为对象,探究不同封育年限(En0、En3、En5、En8)对沙质荒漠草地群落特征、稳定性和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氮组分(易氧化碳、颗粒碳氮、轻组碳氮、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多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筛选出指示沙质荒漠草地恢复效果的敏感指标;通过敏感指标的动态变化确定沙质荒漠草地的最佳封育年限,为该区域草地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封育年限增加,沙质荒漠草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升-降-升”的趋势,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降低趋势。封育后建群种沙漠绢蒿重要值始终占优势,角果藜重要值下降,猪毛菜重要值升高;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封育8年>封育5年>封育3年>对照。因此,封育提高了沙质荒漠草地群落多样性,增加了群落的稳定性。(2)封育后土壤全碳含量增加了1.34%~173.15%;有机碳含量呈“升-降-升”趋势;全氮含量降低了8.33%~34.38%;0-50 cm土层全磷、全钾含量增加;速效磷含量降低,而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显著。土壤碳氮比呈先升后降趋势,碳磷比呈“V”型变化;相比对照,氮磷比显著降低了27.14%~68.24%。(3)封育后,0-20 cm土层易氧化碳含量增加,0-5 cm土层易氧化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为:En5>En3>En8>En0;土壤颗粒碳呈增加趋势,颗粒氮分配比例比例逐渐下降;0-5 cm土层轻组碳氮增加,其分配比例较En0显著增加了72.47%~118.22%;0-5 cm土壤微生物量氮、碳及其分配比例呈“增-降”趋势;因此,封育使得颗粒碳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氮含量降低;且轻组碳、轻组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对封育的响应较土壤其他指标更为敏感。(4)通过多重因素分析筛选出指示土壤变化的有效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全量磷、全量钾及全碳含量在En2~En5间有最大值,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分配比例在En2~En5有最大值,此时草地养分循环达到动态的最大值,而草地生物量也在En2~En3最大,若继续延长封育,植被生物量将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