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起源于最早资本主义萌芽的英国,发展于美国并以“威斯康星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确立标志。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国内的开展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高等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认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履行得好必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反哺高等学校,弥补高等学校在经费、土地、人才等资源的不足,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县于2003年开始实质性的县校合作,10年来通过县校双方的积极探索,使得石柱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西南大学也通过县校合作攻克多项科研难题,并利用共建的研究基地,培养了近300名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县校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同时,西南大学也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县校合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光明日报》等10多家媒体称之为“石柱模式”。 笔者利用高等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6条途径,结合本人在校地合作处工作的体会对“石柱模式”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石柱模式”产生的主要做法:编制发展规划,以科技立县;注重科技服务,以成果兴县;开展智力培训,以智力援县;创新合作模式,以合作富县;构建信息平台,以信息强县。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石柱模式”的主要经验:领导重视是县校合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密切配合是县校合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机制创新是县校合作持续的重要基础;与时俱进是县校合作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共赢是县校合作深入推进的不竭动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优化“石柱模式”的对策,在分析“石柱模式”的基础上从西南大学和社会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该模式的障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石柱模式”的对策,进而提出优化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履行的建议,供西南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