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关于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限区间为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检索文献过程没有设定语言种类。由两位研究员分别独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1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筛选、文献质量评级和相关数据提取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总共收集患者信息2098名,其中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组患者951名,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组患者1147名。Meta分析结果提示:(1)一般情况: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组既往行子宫切除术明显低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74-0.96,P=0.01)。但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术前绝经期、既往行盆腔器官脱垂修复术、既往行尿失禁修复术、术前POP-Q分度Aa、Ba、Ap、Bp和C点位置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2)手术情况: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95min,95%CI:5.85-54.04min,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组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69.02ml,95%CI:-129.03--9.02ml,P=0.02)。术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0,95%CI:0.18-0.85,P=0.02)。术中输血率、术中伴随子宫切除术、术中伴随盆底修复术、术中伴随其他手术、术中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并均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疗效: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组术后POP-Q分度Aa点位置低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01-0.30,P=0.03)。术后并发症、复发性脱垂、二次手术率、网片侵蚀率、客观治愈率、术后POP-Q分度Ap、Ba、Bp和C点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作为新兴的手术方式,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均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有效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骶骨固定术除了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均低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虽然两者客观治愈率和主观治愈率均较高,但后者术后Aa点位置恢复优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