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组织,肩负着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和资源再配置的资金通道责任,是当代经济社会资金配置的重要纽带,其经营财务情况及风险把控能力对整体社会的稳定和结构化调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同时受国际环境大幅波动、国内金融脱媒不断加剧等因素的联合影响,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的经营业绩及资产质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运营理念及发展导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方式,对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本文对信用风险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逻辑、控制过程和KMV、Credit Metrics、Credit portfolio view等国际常用信用风险度量工具进行阐述,进而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理论进行梳理。其次,本文依据PEST模型分析了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再次,通过对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近三年主要运营情况及信用风险管理内容的梳理,分析中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最后,本文对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分析了中行青岛市分行的执行差距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风险管理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五大环节,逐一展开分析并对两维评级体系、信贷资产组合、信用审批内容、风险防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文化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对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商业银行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