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建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进程中,什么是翻译的本质过程这个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翻译,不仅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作品,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表面上看,翻译过程是语言之间的转换;然而深究其本质,发现,译者的思维是整个翻译得以进行的基础,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大脑进行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符号相互转化的过程。在翻译学理论研究中,翻译的思维机制问题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对翻译思维机制问题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翻译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研究涉及脑科学、神经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思维科学、符号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难度较大。但是,它毕竟是翻译理论的一个基本方面,在翻译学朝着科学化和理论化发展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对其加以深入探讨,否则,建立起来的翻译理论将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基于此,本论文以翻译理论为立足点,以跨学科的科学态度为指导,对翻译的思维机制和英汉双语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进行初步的系统研究。 本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分析了翻译思维机制和语言符号转换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国内的现有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论文的意义。 第二部分从人类的语言和思维入手,分析了人脑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大脑中的记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大脑中语言编译机制的形成和操作过程。接着,论文将这一人类普遍的思维过程运用到翻译思维的探讨中。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翻译思维具备人类思维的共性和自身的特性,因此,论文分析了翻译的一般思维过程及其特点,并对翻译的思维方法问题作了论述。 第三部分将翻译思维的一般过程外化到语言符号层面,并具体对英汉双语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进行讨论。论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英汉双语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人类思维的共性是语际转换的一个基础,而人类思维的个性则是另一个基础。接着,论文引入符号学的有关理论,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符号学的三种关系出发,对双语语言符号中的词、词组和句子的转换过程进行了思维剖析。最后,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英汉双语语言符号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以此作为对语言符号转换过程研究的一个补充。 第四部分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局限性。 整篇论文抓住翻译思维这个根本问题,综合运用脑科学、心理学、哲学、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思维学、信息学、普通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知识,具体结合英汉互译中的语言符号转换过程,力图将翻译的思维机制和语言符号转换问题作一清晰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