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背景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现行汇率计算,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接近日本的水平,全球排名第三;2009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已超过德国的水平,全球排名第一。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金流入与流出,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引进与输出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主动引入的外资量不断增长,资金输出则主要以被动的服务贸易付汇以及国家增持境外金融资产的形式进行。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大规模顺差。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有大量的商业存在,外资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市场为国内提供的服务正在逐步形成对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和金融市场交易的替代,而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的商业存在十分有限,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能力也很有限,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明显不匹配。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考虑改变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的问题,即转变以“引进”为主的金融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进出平衡”的金融对外开放战略。二、文章内容和主要观点本文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介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本文第二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入流出与服务输入输出情况的简要回顾和评估,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得失,提出了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转变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即实施“进出平衡”的金融对外开放战略,促进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观点,同时分析了转变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鉴于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进程必然与货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相联系,本文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在相对系统地分别介绍和分析了货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一般理论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前景,进一步论证实施“进出平衡”的金融对外开放战略,促进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观点。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部分。第六章在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货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以及研究三者互动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三个国际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协调推进人民币、中资金融机构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促进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政策建议,同时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分别提出“发展和利用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和利用境内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放开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限制,采取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类QFII)的制度安排”的办法以消化对华贸易顺差国的境外人民币回流问题,并利用国际经验比较其优缺点,进而论证必须协调推进人民币、中资金融机构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的观点。本文第七章变换一个角度,即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角度来辩证分析“三个国际化”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三、本文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本文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在于:一是比较全面地回顾和评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入流出与服务输入输出情况,进而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提出转变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的观点,同时分析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从上述角度进行分析,在现有文献中是比较少有的。二是针对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这三个课题时,对三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和互动关系缺乏分析的不足,本文将“三个国际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了重点分析,进而提出有目的、分步骤地协调推进“三个国际化”的政策建议,这在现有文献中也是比较少有的。三是本文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最新动向,及其在试点中遇到的对华贸易顺差国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有关问题,分别分析了“发展和利用境外人民币市场(如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和利用境内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逐步放开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限制,采取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类QFII)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对华贸易顺差国的境外人民币回流问题的利弊得失,上述研究在该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