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假电针组30例,针刺颈夹脊穴后连接G6805-2型多用治疗仪,但不给予电流刺激;2Hz电针组30例,针刺颈夹脊穴后连接G6805-2型多用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100Hz电针组30例,连续波,频率100Hz。分别在入组及治疗2疗程后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分,并如实记录其安全性和不良事件。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意义,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SD方差分析(ANOVA)、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结果:
中医证候学比较:治疗前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但2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的痊愈率均高于假电针组(均P<0.05),而两电针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
各疼痛指标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01);2Hz组、100Hz组(两电针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假电针组,差别有统计意义(均P<0.05),而两电针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
颈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三组改善率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且2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的改善率均高于假电针组(P≤0.01),两电针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
中医证候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中医证候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程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证型、病程无关(P>0.05)。
各组均未出现晕针、血肿、断针和针孔感染等不良事件,安全性可靠。
结论:电针明显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和颈椎功能,但与是否为2Hz或100Hz频率无关;电针明显提高镇痛效果,疼痛改善与是否为2Hz或100Hz频率无关。中医证候疗效受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程度影响。本研究各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缺乏更客观的实验室指标来评价疗效,且需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