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洪堡的礼物》的主人公查理·西特林。他名利双收却深陷于精神痛苦之中,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寻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
研究依据拉康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展开,通过回溯查理·西特林的个人历史,描绘出他的主体结构图式,从而揭示分裂的主体的冲突导致了上述矛盾。西特林进入符号界时被分裂成了符号界能指S和主体$。从此他拥有了两副面孔:第一副是异化的符号界能指S;第二副是企图修正异化的主体$。由于符号界与实在界之间是一种游击战式的冲突关系,西特林身上表现出了一种双面人似的矛盾。当符号界能指S占据上风时,他是一位进取的社会弄潮儿。反之,当实在界主体$占据上风时,他是一位颓废的社会边缘人。
第一章首先简要概述了查理·西特林的人生遭遇以及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矛盾。其次介绍了相同领域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再次阐明了选择拉康精神分析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的原因,并概述的拉康的主体理论。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描绘西特林的主体被分裂的过程。符号界的开启导致了个体被分裂成符号界中的能指S与主体$。当西特林意识到他必须像父兄一样被“美国化”时,他被纳入了美国资产阶级文明这个符号界中,他的主体被分裂了。
第三章描绘西特林的符号界能指S的活动情况。进入符号界后的西特林,通过消费的方式占据了“专业知识分子”这个能指,并且通过构建诗歌与怀乡两种幻象来掩盖符号界的短缺,维持其心理平衡,巩固能指的地位。
第四章描绘西特林的主体$的活动情况。当实在界刺入符号界,以前被抹除的主体闪现。西特林的主体以颓废的审美主义者的面目出现。他在思想上通过反讽否定了全部社会现实,在行动上完全放弃了符号界委任的“专业知识分子”能指,采取“分离”的方式享受突围而来的实在界快感,试图以诗歌艺术弥补美国资本主义文明中的短缺。
第五章首先总结了西特林的矛盾是进取的专业知识分子与颓废的审美主义者之间的冲突,随后粗浅地探讨了西特林的审美理想前景与意义。因为在拉康那里,主体不可能重回圆满,所以西特林的理想不过是西绪福斯式的努力。但是,因为有了那份努力,他成为一位苏格拉底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