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一直较高,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探讨了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式。研究的目的是为有关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并积累资料,进一步扩展目前人们对初中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 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石家庄选取四所中学,在每个中学的初中三个年级各选取两个教学班,共929个初中生被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三个量表为测量工具,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点;然后探讨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几个相关因素的特点;最后将几个因素相结合,建构出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模型。 研究的结果表明: 1.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82%,其中轻、中、重者各占到22.50%,6.67%和0.65%。 2.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年级主效应不显著,城乡主效应显著(F=7.593,p<0.01),城市初中生抑郁症状高于郊县;城乡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6.432,p<0.01),抑郁症状的城乡差异只表现在初二年级(F=21.04,p<0.01),城市初二学生抑郁症状高于郊县,年级差异只表现在郊县(F=9.65,p<0.01),郊县初一、初三学生的抑郁症状高于初二,初一与初三没有显著差异。 3.相关分析显示,初中生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几个因素和抑郁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与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 4.路径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在初中生父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症状模型中,父亲依恋直接影响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同时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作用于抑郁症状。在初中生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症状模型中,母亲依恋直接影响同伴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症状,同时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直接作用于抑郁症状。 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且存在城乡和年级差异;初中生抑郁症状与父亲、母亲和同伴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