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的致命性和特有的感染方式使得健康人对其持有消极的内隐态度,而这种消极的态度不仅会影响患者接受ARV治疗、获得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等,而且也会对高危人群检测HIV、防止艾滋病的进一步扩散造成不利的影响。艾滋病感染途径根据可控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控途径和不可控途径,目前对两种途径的研究仅仅局限在对认知成分的考察,内隐情绪和行为倾向的研究尚未展开。而在已有研究中均采用故事材料的形式来启动感染途径,用对单个患者的态度表示对群体的态度,这种以点代面的方式使得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基于此,本研究在具体启动(故事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启动(新闻材料)直接启动两种类型的艾滋病患者群体。通过两种启动条件深入地探讨艾滋病感染途径的可控性对公众内隐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的影响,也借此比较两种启动方式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单极IAT和信任散步范式通过三项研究分别探讨了感染途径的可控性对内隐认知(研究一)、内隐情绪(研究二)和行为倾向(研究三)的影响。旨在通过本项研究,深入的比较健康人对两种途径感染患者在内隐态度各成分上的差异,从而为有效减弱艾滋病污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公众对两种途径的艾滋病患者均持有封闭疏离和孤立无助的认知特性,均表现出嫌弃、恐慌和同情的情绪反应以及回避的行为倾向。 (2)感染途径的可控性影响了孤立无助认知评价,相比于不可控途径,公众认为可控途径感染的患者更孤立无助;在情绪反应上,可控性影响对患者的同情,相比于可控途径,公众对不可控途径感染的患者同情程度更深;可控性对行为倾向无影响。 (3)总体来讲,具体启动和抽象启动条件下结果是一致的,可以推论两种方式都能有效的启动相应的艾滋病感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