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OP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BMD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为老年OP骨折患者术后合理抗OP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1、选取我遵医五院外三科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100例老年OP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52例;无骨折患者38例(定义为A组),合并有骨折患者62例(定义为B组);年龄分布:65-70岁30例、70-75岁40例、75-80岁30例,平均年龄73.4岁;B组患者中脊柱骨折20例,髋部骨折22例,桡骨远端骨折14例,其它部位骨折6例;两组均为排除合并糖尿病、肿瘤及其他影响骨质状况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行DEXA检测BMD诊断为OP,同时抽血行骨生化四项检测,包括:TRACP 5b、BAP、N-MID OC以及25-OH-VD;根据B组患者TRACP5b和BAP检查结果分别在各年龄段取5例检测值明显增高患者分成C组(TRACP 5b增高组)和D组(BAP增高组),其中C组中男7例、女8例,D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在65-79岁。2、依据患者BMD和骨生化四项检查结果分析它们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同时分析A组与B组患者BMD和骨生化四项检查结果是否有差异性。3、比较C、D两组患者在术前BMD和骨生化四项检查结果有无差异性。4、随机抽取C、D两组各8例患者术中取骨折断端部分骨组织做HE染色普通光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小梁等有何差异,并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各患者骨小梁/骨面积的比值以及比较C和D两组间骨小梁/骨面积的比值有无差异性;扫描电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骨小梁、骨陷窝形态、髓腔及组织细胞等变化情况。5、术后C组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抗OP治疗3-6月、平均4.8月;D组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抗OP治疗3-6月,平均4.6月,两组患者都在开始抗OP治疗6月后来医院检测BMD和骨生化四项;分析C、D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MD和骨生化四项的结果是否有差异性。结果:1.BMD检查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骨生化四项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间BMD与骨生化四项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两组患者在术前BMD和骨生化四项检查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C两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D两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C、D两组骨小梁/骨面积比值均降低,且C组较D组降低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检查示C、D两组破骨细胞都较正常组活跃,C组骨小梁较D组稀松明显,吸收空泡增大。4、C、D两组于术后使用抗OP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BMD和骨生化四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骨组织是以成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减低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增加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OP药物,为临床治疗OP和监测疗效提供科学依据。2.骨折断端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检查能较更好地反应患者骨组织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小梁等的状况,为指导临床进行抗OP治疗提供参考。3.OP患者针对性使用抗OP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