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分析和梳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有关论述着手,结合目前国内学术界的大量研究成果,重点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力求获得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准确把握和新的阐释,为我们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立理论参照."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继承发展前辈思想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思想、关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类的发展要求个体作出牺牲的思想、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思想以及未来理想社会里个体与类的对抗消解和人的个性因此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思想等都成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其二,个人关系的全面性发展;其三,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发展;其四,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获得自由个性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从理想层面为未来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目标参照;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为我们理解与利用这一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应该从历史观的高度、过程论的观点、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与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想要求、方法要求和现实要求在当今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我们必须着眼于现实,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次,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是,许多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道德信仰危机。本文就是基
该文完整地回顾了印度和汉地佛教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以禅宗的丛林规约为重点,揭示出中唐之后汉传佛教制度日益"中国化"的事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制度演变的根源在于传
虞翻象数易学是西汉易学继承发展,无法代表同时代易学发展的主流.一般认为汉易为繁复驳杂之象数易学,本文认为透过杂乱的象数体例,仍能捕捉到汉易具有的宇宙论形态的高度抽象
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所启动和实践的,以成功的市场开拓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开发、技术转化和扩散等环节,实现科技与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