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政策是政府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准则,它因现实教育问题而产生,为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教育政策的目的性、针对性、现实性决定了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必须关注政策为何而制定?制定背景如何?政策当局所持理念是什么?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在论证美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能够从政策沿革中揭示美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考察美联邦政府在入学权利、语言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政策上是如何践行其理念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政策本身与实践又存在那些的优点与不足,以供我们思考与借鉴。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制定背景,亦是揭示60年代至今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问题。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受着“同化”、“惟英语化”、“隔离”,致使少数民族儿童教育权利丧失。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教育民主化、民权意识崛起对美国传统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提出了挑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在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日益发展、少数民族学业成就归因分析日益成熟、教育机会均等理解的深入,这些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实施积极有效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追求教育机会平等、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教育质量也已成为教育政策之诉求。第三部分主要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美国联邦政府在废除种族隔离促进学校一体化进程、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推进多元文化课程改革上付诸了艰辛的努力,并为实现其教育政策诉求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第四部分主要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所制定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进行实效性分析。美国教育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教育政策研究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完备的立法保证了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力的经济调控促进了政策实施。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美国政策自身的不足,表现在政策目标不明确、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对不利因素的考虑,相互牵制的行政体制、顽固的种族主义严重制约了政策执行。基于上,本研究认为:美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旨在解决少数民族儿童关于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其目的是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和理念。纵观60年代后美国一系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促使了我们对发展本国民族基础教育的思考。要真正完善与提高中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需从树立“多元一体化”教育观、完善民族教育立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政策执行力几个方面入手,切实促进民族基础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