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睡眠障碍情况中,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所占的比例达到29%,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期失眠的患者往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遭受许多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到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而现代医学中虽然出现了许多快速催眠,强效镇静的安眠药物,但据目前临床观察,其往往附带有一定的药物副作用,伴可能存在的药物成瘾性,并且有部分安眠药物费用高昂、服用周期较长而且停药后可能存在疗效反弹等诸多缺点。因此当代医学领域仍需继续寻找针对失眠更为行之有效且安全简易的治疗方法。目的:本课题从临床角度出发,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以艾司唑仑为药物对照,比较两者治疗该病的作用差异,从而探寻一种操作更为简便、疗效肯定且安全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方法。方法:本课题对纳入的60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并用随机方法将以上患者平均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艾司唑仑1mg,每晚1次,连续服用6周;治疗组30例,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羊肠线对五脏背俞穴进行埋线,穴位以心俞、肝俞为主,并辩证加穴。每14天埋线1次,共埋线治疗3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各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积分的对比,以协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资料汇总后,将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辩证分型例数等,以及两组治疗前PSQI积分及WHOQOL-BREF中生存质量主观感受(G1)、健康状况主观感受(G4)、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等进行治疗前的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治疗结束后,药物对照组患者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6.7%;埋线治疗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0.0%。埋线治疗组总体疗效与药物对照组相当,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意义。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后PSQI积分及WHOQOL-BREF中生存质量主观感受(G1)、健康状况主观感受(G4)、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等指标与治疗前的积分对比均有改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课题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失眠症状。3.治疗后组间对照:埋线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较,两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匹兹堡量表总分及WHOQOL-BREF中的心理领域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值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与口服艾司唑仑药物对于失眠症患者状体征均有改善。但背俞穴埋线治疗组在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眠和提高睡眠效率以及总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药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