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服务问题研究——以南昌市A区为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三点半现象”这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困扰着无数的家庭,而学校积极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为解决“三点半现象”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在广东、江苏、北京等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但不少地区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现实困难。因此,对小学课后服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课后服务相关政策和国内外课后服务学术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课后服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论文在清晰界定小学课后服务概念的基础上,以公共物品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小学课后服务构成要素。选择南昌市A区的六所公办小学作为调研学校,编制学生、家长、教师问卷,设计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访谈提纲。从小学课后服务的原则和依据、内容及形式、时间、场所、经费、评价与监管、课后服务需求等七个方面调研南昌市A区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的现状;并对小学课后服务的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南昌市A区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课后服务的场地、设施及资金供给不足,教师压力大、师资力量薄弱,课后服务监管力度不够。结合调研发现,导致南昌市小学课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服务观念没有很好地确立、小学课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小学课后服务政策尚不完善、课后服务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课后服务中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为有效解决现阶段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助力我国小学课后服务优质发展,本研究提出五个方面的解决策略:一是转变课后服务教育观念、明确各自角色定位;二是提升小学课后服务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三是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政策体系;四是完善小学课后服务监管体系;五是加强社会参与。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当前,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即将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意味着农村的贫困形势将由绝对贫困转入相对贫困,扶贫工作也将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理论视角,以农民的能力贫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农民的能力贫困问题,提出农民的能力贫困是新的阶段贫困的本质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选取十堰市X县L村进行实地调
学位
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和政策。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制定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和规范政府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项举措从地方实践发展到全国广泛推进,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日益成熟,对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风险和事故矛盾,保障政府工程特别是重大民生项目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管理者应该着重关注的领域,研究教师的保护因素也是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改变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将焦点聚集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改变和提升等方面,而对于教师的情绪、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缺少足够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承受
学位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社会给予了教师更高的期望,而教师的幸福感却偏低。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工资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教师不再关注金钱等外在的因素,而是更关注自主需要、自我实现等一些内在的因素。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同事进行引领、示范、辐射,进而对学校的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已有教师领导力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符合中国情景下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因而无法了解我国教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信息也变得数字化和多元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国民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养的提高及其培养模式的优化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国民素质,而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培
学位
在当今科学知识的生产活动中,知识的边界并非固定刻板的,面对困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诸如贫困,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影响等复杂问题,强调规范性与纪律性的传统学科框架与以知识多维聚合和知识网络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Ⅲ不相适应,为应对该转变,研究人员们面临着以“超越学科界限”为特征的研究议题。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演化,各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打破,新的学科形式“超学科”出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位
中小学章程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学校章程落地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公办中小学章程建设已经有了极大进展,但是,在学校章程实施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学校仍然以“人治”代替“法治”,缺乏依章办学意识,将章程内容与实际办学分离开来,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此,本论文对公办中小学章程实施情况进行了
学位
当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日益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收集掌握课程数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课程方案,优化课程实施,进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其应有效应。因此,全面、科学地对现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是改革的难点,评价理论的研究也颇为丰富。美国学者斯
当今社会,知识生产系统正经历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也渐渐显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除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外,还产生了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和以知识集群为核心的模式Ⅲ。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7年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正式
学位
对高校进行问责的制度最早是从美国开始的,当时该制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服务需求,由于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美国联邦政府希望通过出台相关的问责措施促使高校形成有生态力、竞争力的教育体系。中国作为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国家,对于教育的需求是逐渐扩张的,近年来更是呈几何级递增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更愿意参与到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中来。问责之前总是与行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