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6-18岁健康儿童的骨量和骨密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a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市6-18岁健康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现状,同时分析种族、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青春期发育与骨量和骨密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重庆市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参考数据库。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6所中小学6-18岁健康、发育正常儿童共1334人,其中女童687人、男童647人,对每个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单位cm)、体重(单位kg),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乳房大小检查及睾丸容积测定并进行Tanner分期。运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QDR 4500 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腰椎正位(L1-L4及LS)、FN及TH的BMC和BMD。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骨量和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童L1-L4、LS、FN及TH的BMC和BMD在11-14岁明显增长,其中12-13岁增长速度最快,15岁之后增长变缓;男童L1-L4、LS、FN及TH的BMC及BMD在12-16岁时加速,其中15-16岁增长速度最快,16岁之后出现平台期。2.随着青春期进程增加,各部位的BMC及BMD增长。青春期开始发育后,骨量明显增加,其中TannerⅡ-Ⅲ速度最快,TannerⅤ期速度变慢。3.男女童骨量和骨密度在6-9岁无差异,12-13岁女童高于男童,16-18岁男童高于女童。L1-L4及LS的BMC在TannerⅠ时无明显性别差异,在TannerⅣ-Ⅴ时男童高于女童水平。FN及TH的BMC和BMD在TannerⅣ-Ⅴ时男童高于女童水平。4.大部分年龄组儿童L1-L4、腰椎总和、髋关节颈部及髋关节总和的BMC和BMD与身高、体重相关。5.重庆市8-18岁儿童各部位的BMC及BMD均低于墨西哥人、非西班牙白人和非西班牙黑人(美国儿童)。重庆市儿童LS-BMD低于泰国儿童。重庆儿童LS及TH的BMD大部分年龄段高于长沙地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重庆市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参考数据库。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增长与种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青春期发育状态、钙及维生素D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三位一体"是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幼儿成长,形成一个教育的共同体。幼儿园新型的"三位一体"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平衡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教育联系
依据大量钻孔岩心与薄片的详细观察描述,对罗布泊罗北凹地第四纪含盐系盐层及储卤盐层的成岩作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含盐系盐层内广泛出现各种成岩变化,主要是压榨作用、
兔肉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兔营养。综述了日粮能量、限饲、纤维含量、蛋白质、脂肪和抗氧化剂对兔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日粮对兔肉安全的影响。
营养是动物免疫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免疫能力又是动物健康的根本保障,因此,通过营养手段提高家兔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或消除疾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
1 病例资料男,9个月.因发热、咳嗽3天来诊.查体:体温38.6℃,脉搏132/min,呼吸34/min.咽部中度红肿,听诊心肺无异常.查血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41.
[病例]男,80岁。因腹痛、腹胀20天,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胆囊炎在门诊对症治疗好转。2个月后病情复发,腹胀明显,以“腹水性质待查”收入消化内科。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6.5℃,脉搏
网络教学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以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路径。在网络教学教研基础上,推进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对传统网络教学教研是一
通过对扎兰屯同一地区局地暴雨和冰雹在雷达回波图像上的对比分析,得出冰雹和暴雨在雷达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不同:冰雹的回波强度梯度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值较暴雨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