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市6-18岁健康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现状,同时分析种族、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青春期发育与骨量和骨密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重庆市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参考数据库。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6所中小学6-18岁健康、发育正常儿童共1334人,其中女童687人、男童647人,对每个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单位cm)、体重(单位kg),由内分泌专科医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乳房大小检查及睾丸容积测定并进行Tanner分期。运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QDR 4500 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腰椎正位(L1-L4及LS)、FN及TH的BMC和BMD。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骨量和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童L1-L4、LS、FN及TH的BMC和BMD在11-14岁明显增长,其中12-13岁增长速度最快,15岁之后增长变缓;男童L1-L4、LS、FN及TH的BMC及BMD在12-16岁时加速,其中15-16岁增长速度最快,16岁之后出现平台期。2.随着青春期进程增加,各部位的BMC及BMD增长。青春期开始发育后,骨量明显增加,其中TannerⅡ-Ⅲ速度最快,TannerⅤ期速度变慢。3.男女童骨量和骨密度在6-9岁无差异,12-13岁女童高于男童,16-18岁男童高于女童。L1-L4及LS的BMC在TannerⅠ时无明显性别差异,在TannerⅣ-Ⅴ时男童高于女童水平。FN及TH的BMC和BMD在TannerⅣ-Ⅴ时男童高于女童水平。4.大部分年龄组儿童L1-L4、腰椎总和、髋关节颈部及髋关节总和的BMC和BMD与身高、体重相关。5.重庆市8-18岁儿童各部位的BMC及BMD均低于墨西哥人、非西班牙白人和非西班牙黑人(美国儿童)。重庆市儿童LS-BMD低于泰国儿童。重庆儿童LS及TH的BMD大部分年龄段高于长沙地区。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重庆市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参考数据库。儿童骨量和骨密度的增长与种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青春期发育状态、钙及维生素D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