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方针,精准扶贫政策被寄予厚望。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能否取得实效与政策执行的好坏是分不开的。以往对于政策执行的研究多关注政策执行人员的执行偏差,对政策对象影响政策成效的研究比较缺乏。通过提出政策依赖这一概念,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扶贫对象是如何影响政策成效实现的。 能力不足既是贫困的原因,也是其结果。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注重扶贫对象收入的提高,对其能力的发展尚显不足。利益分析是理解政策执行的关键,精准扶贫政策背后是巨大的政策利益,扶贫对象和扶贫人员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网络中不停的进行着利益博弈,在实惠导向和政绩导向指引下,调整着各自的路径选择和行为取向。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扶贫对象形成了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依赖。扶贫对象秉持着“脱贫不脱贫,关键靠政策”的心理,希望通过“等政策、靠政策、要政策”脱离贫困,过分的依赖作为外力的扶贫政策,而限制了脱贫自主性的发挥和发展致富能力的提高。由于扶贫对象政策依赖的存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性被严重削弱,扶贫对象实现了收入增加,但发展能力并未得到提高,甚至反而被弱化。 从能力贫困的视角出发,可以梳理出依赖性贫困的生成逻辑:在贫困状态下,由于发展能力的缺乏,扶贫对象容易对扶贫政策产生依赖,而依赖性又导致扶贫对象脱贫的脆弱性,使得扶贫对象很有可能随时返贫,重又跌入依赖性贫困状态。即“贫困——政策依赖——脱贫脆弱性——依赖性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克服扶贫对象对扶贫政策的依赖,防止形成依赖性贫困,也需要从加强扶贫对象能力建设出发,将能力的发展上升为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而不仅仅是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