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的,易复发的红斑鳞屑性疾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的鳞屑,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目前银屑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它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性疾病。临床上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并不多。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主要特点包括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异常,即角化不全两个方面。正常情况下,鼠尾鳞片表皮天然缺少颗粒层,小鼠尾部鳞片表皮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保留有细胞核,而颗粒层颗粒细胞缺失,仅在毛囊处有少量的颗粒细胞,表皮较薄,这样即模拟了银屑病表皮角化不全的特点。如何能够改善这种异常增生和角化不全,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途径之一。维甲酸类药物是一组与天然维生素A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影响上皮组织的代谢,促进上皮细胞的增长和分化,并且有角质溶解作用,参与调控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可以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棘细胞层增多。本实验应用5种市售的维甲酸类外用药,通过对小鼠鼠尾鳞片部位的局部用药,观察维甲酸类药物对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影响。如药物能促进鼠尾鳞片颗粒层形成,说明其可能改变表皮的角化过程,从角化不全转化到正角化,因此可能对银屑病具有治疗作用。研究目的观察5种维甲酸类外用药对鼠尾鳞片表皮分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中应用5种市售维甲酸类外用药,分别是维胺脂维E乳膏,0.1%全反式维甲酸乳膏,0.05%异维A酸凝胶,0.1%阿达帕林凝胶,0.1%他扎罗汀乳膏,分组涂抹于实验小鼠鼠尾部位,每日一次,连续涂药14天。末次涂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在距鼠尾根部1厘米处切断鼠尾,避免损伤,切开鼠尾皮肤,剥离软骨,取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长方形皮片贴附与滤纸上,立即投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计数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局部皮肤观察未见严重皮肤刺激反应;通过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见:表皮较正常鼠尾表皮增厚,角质层增厚,出现连续并增厚的颗粒层,颗粒粗大,深染,细胞界限清楚,细胞核,核仁可见,棘层增加,基底层细胞排列较正常鼠尾表皮更为致密。实验结果经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均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他扎罗汀组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细胞数的影响最显著,由正常对照组7.0±1.07升高至69.5±12.60 ,差异极显著( t=13.975,p<0.01 ),异维A酸组升高至62.25±9.79,差异极显著(t=15.861,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阿达帕林组与维胺脂维E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实验鼠尾鳞片模型对筛选外用治疗银屑病药物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应用的5种维甲酸类外用药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均对鼠尾鳞片表皮的颗粒层具有恢复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维胺脂维E乳膏与0.1%阿达帕林凝胶的颗粒层恢复作用较弱,而0.1%他扎罗汀乳膏与0.05%异维A酸酸凝胶的颗粒层恢复作用最强。外涂实验鼠尾鳞片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的局部刺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