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大瑶山地区是华南著名的金矿产区,以广泛发育的石英脉型金矿和次火山岩型金矿闻名。广西昭平湾岛金矿位于大瑶山凸起内部的古袍金矿田西部,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中型矿床,对于其矿床类型争议较大,有的认为是石英脉型金矿,有的认为是斑岩型金矿。为进一步确定矿床类型,指导今后的找矿工作,本文重点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探讨成矿期次、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等内容。详细的矿区填图、剖面测制和显微镜研究表明,金矿体主要以石英大脉的形式产于花岗斑岩体与寒武系砂岩和板岩中。根据矿体走向平行于近东西向断裂而不是环绕岩浆岩呈面(环)状分布,矿石构造为大脉状而不是网脉状,确定湾岛金矿不是斑岩型金矿而是石英脉型金矿,与古袍、桃花金矿属于同一矿床类型。此外,在花岗斑岩体和接触带附近还新发现了较多的辉钼矿-白钨矿石英脉,并明显被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切割,暗示存在两次不同期次的矿化作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表明,含矿围岩花岗斑岩年龄为(436.1±2.1) Ma436.4±2.4Ma;早期白钨矿-辉钼矿石英脉年龄为(436.6±3.8)Ma。结合前人获得同一成矿带桃花金矿测年结果(148±10Ma),初步认为湾岛金矿花岗斑岩为加里东期,与钨钼矿化有关;金矿化推测为燕山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湾岛金矿岩体具有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Th等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P,这说明岩体的形成与陆壳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表明轻稀土分馏较明显,而重稀土分馏不显著,具有较强烈的Eu负异常表明了其源区可能有斜长石的残留,这说明花岗岩源区可能与地壳有关。87Sr/86Sr测定值为0.7232-0.7363,Sr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146-0.7336,Isr值总体较高。143Nd/144Nd测定值为0.5121-0.5126,初始£Nd(t)值为-6.0到3.7,Nd模式年龄TDM为0.93-1.95。花岗岩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206pb/204pb范围在18.762-20.747之间,207pb/204pb介于15.74-15.867之间,208pb/204pb为38.805-40.18。综合Sr-Nd-Pb同位素和岩体地球化学认为本区花岗斑岩主要是古老的上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后期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而这种古老地壳可能是中元古的古老基底。对各成矿阶段中石英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的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类:纯气相或者纯液相单相包裹体,气相CO2和液相水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富含C02的流体。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本文认为湾岛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主要是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在湾岛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流体混合作用是导致含矿流体中金属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综上所述,广西湾岛金矿是形成于燕山期的石英脉型金矿,与矿区出露的加里东期花岗斑岩无成因关系,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指出在六岑-桃花-古袍金矿带以找金为主攻方向外,还要注意寻找社洞式的加里东期石英脉-矽卡岩.斑岩型钨钼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