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创新与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是一个民族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的体现,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乡村文化资源的载体。根据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文化竞争才是实质的主导,经济竞争的主导只是表象。社会发展的方向偏向于由文化决定,文化得到发展,经济落后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发展传统手工艺是发展我国乡土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利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制度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私法保护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需要填补的部分;再加之这些制度在对传统手工艺保护方面较为分散,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差,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前景是堪忧的。从知识产权法方面对传统手工艺保护进行制度构建,可以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通过分析传统手工艺的内涵、特征,几类制度途径中最具优势的是外观设计专利制度。通过对比分析外观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直接以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还存在不足之处,对外观设计专利制度适当调试与创新,能够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更为完善的保护。本文区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传统手工艺相关概念,二是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途径,三是现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与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现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不足,五是创新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以保护传统知识产权。通过这五个部分对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创新与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分析论证。第一章传统手工艺相关概念,通过探讨作为艺术品,作为非物质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物质性与文化性,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的内涵。从创作方式、流传方式、生存现状等方面阐述传统手工艺的特征。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明晰其属性与概念。第二章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途径,通过分析传统手工艺的积极知识产权利益与消极知识产权利益,著作权利益与专利权利益,架构出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框架,即实用艺术品著作权制度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两种保护路径。同时,通过对比进一步分析以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优势。第三章现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与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对比传统手工艺与外观设计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分析两者之间关联,从中探寻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制度空间。第四章现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不足,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的欠缺,外观设计专利制度自身局限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直接以其保护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不足。第五章创新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以保护传统手工艺,借鉴“商业新颖性”概念,构建与传统手工艺特征更协调的新颖性规则;降低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中对产能产量的要求,调和其客体适用工业生产的特征与传统手工艺难以进行工业生产的特点;引入事先知情同意规则,更有效地防止传统手工艺消极权益受到侵害。
其他文献
摩洛哥与国外合作伙伴的贸易很容易受其物流组织状况的影响。因此,除了传统的摩洛哥对外贸易的障碍,如地理集中度高,合作伙伴的多样性低,产品多样性低之外,出口商的地位还受到出口供应链弱点的阻碍,低效的物流组织使出口经济失去竞争力。物流成本过高损害了各种促进出口政策的作用。物流组织不仅影响摩洛哥出口商的竞争力,而且还是促使在摩洛哥的外国公司搬迁的决定因素。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吸引这些公司的人力成本优势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生作为评教者,在学校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堂上,与教师的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对教师的教学各方面体会最多。学生评教制度具有许多其他教师评价制度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因而受到多方面的重视。由此看来,只有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对这项制度进行有效改进。根据参与管理理论,促进学生的参与不仅有助于提高其评教的动机,而且能够促进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促进学生评教参与度的提高意义重大。本研究对关于学生评
在管理学领域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中,对领导理论的研究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话题。基于此背景,伦理型领导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在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都得到了证实。个体无论是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中,都与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通过文献的相关分析与归纳以及实地的调研,我们发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政府公务人员与在企业中工作的企业员工,他们对伦理型领导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在他们自身层面上,在政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高校持续创新的生力军,不仅肩负着知识获取、知识分享与知识运用的使命,还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现如今,各高校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政策与措施层出不穷,然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没有随着激励措施的增加而提升,且部分高校的研究生科研成果产出较少、质量较低。如何有效激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争论的热点之一。论文首先综述了学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