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期,随着西方现代公司制度的诞生,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客观造成了出资人和企业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出资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开始考核经营者的经营成果,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企业效绩评价模型大量涌现,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和平衡计分卡是其中比较完整的两个评价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放权让利转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由过去的层层审批、干预企业经营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向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的间接管理。在国有企业转轨定型期,建立全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效绩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加强政府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促进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制约关系,发挥政府在新的政企关系下的监管职能,直观的发现企业财务和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出资人决策提供较为真实、全面、有效的信息,有助于实现既满足加强政府监管又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双重目标;其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推动企业经营观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引导企业采取健康长期的经营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再次,可以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企业评价制度可以保证经营者的一定经营自主权,充分促进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可以对经营者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经营管理阶层优胜劣汰,为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经营者的选拔、奖惩、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
本文借鉴西方国家成熟运用的效绩评价的理论与经验,结合A集团公司2002年度效绩评价的案例分析,从出资人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和运用,对效绩评价从指标的建立,权数的分配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本文认为:现行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应配合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大发布而适时更新;增加现金流量指标,加强对国有企业会计赢余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状况的重视,添加与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指标;增加反映企业动态经济活动状况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相关的动态指标等,使企业的效绩评价结果更接近于企业现在的真实状况,引导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EVA评价系统和平衡计分卡等新的效绩评价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置定量和定性指标,完善现有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完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