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如2003年深圳女生的“性凌辱”事件,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杀师案,2009年上海职校的“熊姐”事件等,这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突显出在社会的转型期,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而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涉及未成年人,涉及教育部门,还有的涉及人性的一些敏感问题,等等。因此在报道的方式、尺度上较难以把握。如何有理有节地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报道,如何引起世人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适度关注而不是穷追猛打,如何在报道的过程中引起人们的警醒,如何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等都成为许多媒体探讨的话题。《南方周末》向来以深度见长,以敢言著称,同时强调人文关怀,它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暴力事件的报道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本文着重研究从2000年至2009年这十年间《南方周末》报道的一些典型的、重大的校园暴力事件,挖掘其策划思路,分析其报道特点、写作方式,解析其对新闻深度的发掘,以期通过研究得到启发,在今后遇到此类事件时,能做得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文所研究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定义进行界定,指出校园暴力事件与一般的暴力事件的不同,及其报道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同时分析了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正当报道、避免不实传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也是本文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章节中,笔者选取了一部分《南方周末》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以它们为例子,对《南方周末》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进行了新闻策划方面的解读,报道立场的分析以及新闻写作特点的探究。同时,指出《南方周末》在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报道中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对《南方周末》校园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进行了总体上的概括,指出其对于其他都市类报刊的借鉴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