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本文介绍了李汉俊从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到传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李汉俊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坚持与错误的思潮抗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传播过程中内容与方法的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二章介绍了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一是国内社会历史背景复杂,民族矛盾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二是国外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广泛传播。在这一背景下,李汉俊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存亡的道路。文章第三章介绍了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作为界限,分为建党前的活动、建党期间的活动与建党后的活动。建党前期李汉俊的活动主要有:主笔《星期评论》,使之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成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它是共产党的雏形,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建党期间李汉俊的活动主要有:创办《劳动界》,它是第一份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推动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它是中共最早的党组织;筹备召开中共一大,起草大会宣言。建党后期李汉俊的活动主要有:开创湖北工会运动;参与筹划京汉铁路罢工;大力发展湖北教育事业。文章第四章总结归纳了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方式及主要特点。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在于,一是对唯物史观的传播研究,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研究。李汉俊在研究前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唯物史观基本公式进行了拆分,详细论述了每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李汉俊总结了中国社会问题,较早地提出了妇女解放这一观点。并通过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方式创新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章第五章总结了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贡献与局限性。贡献主要包括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对中国工人和学生运动的贡献。局限性是李汉俊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时间有限,回国后便投身革命斗争中,未能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再加上当时能够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有限,因此李汉俊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就导致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缺乏独创性的见解。文章第六章介绍了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启发。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例如李汉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让各阶层的人民都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让各阶层人民都能感受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革命事业取得的进展。这启发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注重技巧与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李汉俊领导工人、学生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这启发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李汉俊自身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革命精神也鼓舞了人民,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总之,李汉俊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翻译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写唯物史观教材,创办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和学生运动,团结先进知识分子并引介他们入党等一系列努力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