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招生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80年代开始盛行的重点高中学校招生政策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初中学校以中考成绩论优劣,素质教育沦为空谈,进而影响到小学学段,使得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产生了一大批的薄弱学校,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的产生,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埋下了隐患。为破解“择校热”等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从各方面提出破解措施,经过实践检验,高中招生“指标到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查找有关资料,深入研究,对近十多年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学改革文件的梳理,从政策层面上整理该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政策目的,认真总结国内已经实施高中招生“指标到校”部分城市的实施方案,归纳出国内实施该政策的现状和特点:(1)实施范围逐步扩大;(2)指标生分配比例高;(3)指标生录取采用两种模式;(4)指标生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指标生如何获得资格;(2)导致优质高中生源下降;(3)保护落后,有违公平;(4)录取过程繁琐。在总结和概述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大量的教师、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育部门行政官员和校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广州市实施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的看法,并以广州市2010年高中招生的数据为基础,按照50%的比例,结合广州市现有高中招生制度的有关特点,提出了广州市实施指标到校的模拟方案和对策,为其实施提供借鉴,以期广州市能够早日实施“指标到校”的高中招生政策。最后针对“指标到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1)制定严谨的指标分配体系和严密的执行程序;(2)制定严格的监督体系;(3)制定辅助性政策。为实施该政策的城市提供借鉴和解决办法,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