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文化到大众艺术——徐悲鸿艺术体系的转变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民国西学东渐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中国美术界在几十年的风潮迭起之下,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然而抗日战争的发生使得这一切浪潮戛然而止,相比现代艺术来说较为保守的写实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随着政治的变化占领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美术界的主要地位。   一方面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徐悲鸿,在历史的选择中跳脱出来,与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互为成就,在政治的推重之下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以及以素描为基础的艺术教学法推向全国;另一方面,以共产主义为政治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利用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手段获得了广大下层人民的支持。   自此,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现代艺术被完全压制,以精英人群为主的传统艺术格局被广泛的大众艺术所取代。这一变化反应出了在乱世格局之下美术成为文化复兴前沿以及作为政治附属品时期之间的差异,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民国这个特定时期的艺术潮流发生了逆转,而美术作为一门独立自由的学科被蒙上了政治的阴影,值得当代人深思。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临县吹打乐是主要流行于临县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兴于明代,至今至少有400年的历史。传统的吹打乐主要由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吹奏乐器主要是大唢呐,打击乐器主要有鼓、铜
《点石斋画报》是1884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中国创办发行的时间最早的新闻性石版印刷报刊,用这种形式描绘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丰富多彩的时事新闻、历史事件、新奇轶事、社会百态、市
唐代女子裙装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数年来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对唐代女子裙装做出研究和分析。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唐代女子裙装的发展演变,或是唐代女子裙装作
90年代以来,一些艺术家开始不再单纯地制造艺术品,他们更看重社会中那种不可视的关系结构,通过将观众从静止观看的位置拉上舞台,成为作品创作的一员,使作品的面貌从美术馆中脱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