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谷以稻为先。”大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产品,也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中唯一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米(水稻)如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大米生产和消费的新格局,已引起多方关注。那么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这也是本研究的中心问题。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对农产品竞争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竞争力理论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二是国际贸易的相关学说,三是波特的理论。文章在研究竞争力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农产品竞争力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界定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关系等问题。 二是对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本文将测度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RCA、TSC等;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包括DRCC等。本文分别用这两类指标对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观察了1990—2001年12年中我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和比较优势情况,得出结论:无论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还是从国际竞争力的潜力来看,中国大米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其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 三是对我国大米的供需平衡和贸易潜力问题进行探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研究大米这一粮食作物的竞争力问题还必须涉及到其能否保证国内供需平衡,是否具有出口潜力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大米生产、消费的诸多因素,并对2010、2030和2050年我国大米的生产量与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出结论:面临本世纪中叶的人口高峰,中国大米不仅能保持供需平衡,还具有一定的贸易潜力,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潜力的挖掘。 最后,论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大米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实施大米产业化经营;加大大米生产投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大米精深加工的水平;制定和完善大米出口促进政策,加大大米的国内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