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环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水体污染是其中的一大难题,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近年来大量研究将Fe3O4纳米粒子应用于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Fe3O4纳米粒子本身就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可催化有机染料的光降解反应,也可以与其它材料结合来制备复合纳米催化剂、吸附剂和探针等。上述复合材料均通过与磁性纳米材料的结合实现了磁力回收,在降低成本、绿色环保等方面优势显著。本论文将贵金属纳米粒子和铁离子荧光探针分别与磁性纳米粒子的结合制得磁性纳米催化剂和磁性纳米探针,应用于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以及金属离子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球状Fe3O4纳米粒子,利用St?ber法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SiO2包覆,再利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Fe3O4@SiO2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巯基化;采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球状Fe3O4纳米粒子形貌较为均一,其平均粒径为229.4 nm,经过二氧化硅包覆的粒子粒径增加至286.8 nm,且实现了较为均匀的包覆,用Ellman法测得球状巯基化磁性纳米纳米粒子的表面巯基化密度为2.2×10-5 mol/m2。采用Frens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20.1 nm的纳米金粒子,将其与上述巯基化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制得球状磁性纳米催化剂。为了考察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将该催化剂应用于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其在循环利用7次以后,催化上述反应效率仍达到92.2%,同时利用磁力即可以实现回收。(2)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立方状Fe3O4纳米粒子,利用St?ber法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SiO2包覆,再利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Fe3O4@SiO2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巯基化。采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立方状Fe3O4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3.1 nm,经过二氧化硅包覆的Fe3O4纳米粒子粒径有一定程度的增加,Ellman法测得立方状巯基化磁性纳米纳米粒子的表面巯基化密度为1.78×10-4 mol/m2。采用紫外还原超分子凝胶法制备纳米金、银粒子,金、银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51 nm和2.23nm,将纳米金、银粒子分别与立方状巯基化磁性纳米纳米粒子结合制得立方状负载金/银磁性纳米催化剂。将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两种催化剂在室温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20 min内即可催化反应完成,当反应温度升至60℃时,反应均可在5 min内完成,立方状负载金磁性纳米催化剂在循环利用10次以后,催化上述反应效率仍达到89.8%;立方状负载银磁性纳米催化剂,在循环利用10次以后,催化上述反应效率仍达到90.2%。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球状包硅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氨基化修饰,以水合肼和罗丹明B为原料制得罗丹明酰肼,以乙二醛为连接媒介,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和罗丹明酰肼结合制备磁性纳米探针,对磁性纳米探针的特异性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纳米探针能够对Fe3+进行特异性识别,且其识别能力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影响;当Fe3+的浓度在1-20μM范围内时,磁性纳米探针络合金属离子所呈现的荧光强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且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168μmol/L。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角度对资源禀赋比较接近的云南贵州进行了对比分析,试着从贵州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中找出一些经验,为云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用产
产能过剩的形成有赖于有效需求小于生产能力达到特定的范畴,这种现象开始逐渐出现在部分领域,包含轻工业、传统行业、新型产业和重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已经扩展到投资领域。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已成为一种主流的交流方式,这种通过网络社交所形成的社交网络已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因其有无损伤、无电离辐射、成像参数多等优点,现已成为临床诊断、医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21世纪以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扩大明显,产业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省际之间科技水平、产出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使得省际产业素质提升较为困难,影响
本文系统的对红椿木材的解剖学特性、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树龄对木材解剖学特性、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红椿木材的物理性质与力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遗传改良是推动杉木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经过逾半个世纪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杉木的育种改良已进入第3代种子园育种世代,但作为我国杉木
本研究从水稻土中采集土样,并将土样接种在三电极体系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恒电位仪提供稳定电势,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直至电极上生长出一层肉眼可见的较厚的生物膜。以此生物膜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使用,大量非线性负荷、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有的电网结构呈现高度的电力电子化,恶化电网谐波污染问题的同时导致电网中非线性的负载具有多
柴油车尾气排放的NO_x(NO和NO_2)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类的健康。1957年,Engelhard公司首次提出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_3-SCR),该技术具有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较宽的脱硝温度窗口,此技术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SSZ-13分子筛因具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及良好的脱硝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活性金属组分及其含量、在分子筛载体中的落位及形态对于扩宽SSZ-13分子筛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