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践中的主体性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ey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思想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主体性对于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主体性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对于主体性的理解和探究一定要从实践活动出发。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实践愈发成为人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由此,人的主体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实践出发探究了网络实践中的主体性境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阐释相关概念内涵,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对实践、主体性、网络实践、网络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相关内容进行阐释。实践是人的本质性活动,是人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主体性是实践者的特性,是在与客体的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我超越性。网络实践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新型实践活动,是一种虚拟实践活动,创建了一种虚拟活动领域,实现了一种虚拟交往实践,网络实践中的主体是具备多重身份的人,多重身份在同一主体身上同时存在。网络实践中的客体表面上是一种虚拟的电子对象,实际上是一种主体的对象化体现。网络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的交互式关系。在这种主客体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会因网络实践活动而获得提升或者面临危机,但仍然是一种整体的人的主体性,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主体性的变化发展。
  第二部分,认识到网络实践中人的主体性凸显。网络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实践活动形式,网络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领域,这能够让主体的主体性的追求和实现更具普遍性。作为主体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我超越性等基本特性,可以在网络实践中得到凸显和提升,个体主体性的演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快,主体性巅峰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
  第三部分,归纳网络实践中的主体性困境。网络实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造成了主体性矛盾增加、主体性意识不足、主体性差距增大、主体性价值追求错位等主体性发展困境。具体说来,当前时代的主体在进行网络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的重复性与创造性并存、破坏性与建设性同在、占有性与生产性共在、自发性大于自觉性、群体性高于个体性、将自我主观性等同于主体性、忽视他人作为主体的主体性、实践能力和实践身份不同的主体之间差异较大、盲目追求主体性自由等问题。对于同一个主体来说,主体性提升和主体性困境往往同时存在,主体应该加强对主体性境遇的反思,突破主体性困境,通过网络实践实现自身主体性。
  第四部分,分析网络实践中主体性困境的成因。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是在实践中实现的,主体性困境的出现,根源也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主体进行的经济、科技、文化、交往等实践活动,造成了复杂的网络实践环境,导致主体性发展困境产生。具体包括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过度追求利益、在科技活动中忽视人的发展、在文化活动中进行片面化传播和商品化创作、在交往活动中缺乏应有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主体自身实践和认识能力不足、理性缺失。其本质是主体之间在相互作用中矛盾加剧,造成对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抑制。
  第五部分,探究解决网络实践中主体性困境的对策,以突破主体性困境,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为突破主体性困境、促进主体性发展,各层次主体都应发挥其作用。国家应加强对经济、文化等活动的监管,重视对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主体参与网络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主体自身要注重主体性的构建。
  网络实践作为当代主体的重要活动,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主体性发展困境。发现并解决网络实践中主体性发展所遭遇的问题,突破主体性困境,才能够使主体性在网络实践中获得进一步跃升。
其他文献
如今,利用微信营销已经成为商业运营中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据《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微信的读者数量已经达到了10亿读者的庞大规模,其覆盖群体范围广,读者活跃程度高,信息传递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随着微信营销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发展仍具有广阔空间。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也在顺应当下互联网发展热潮,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入了微信营销的大潮中,使得阅读推广营销方式逐渐多元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的一种,以其独有的浸入感、互动感和构想性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势必会对高校图书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及设备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将高校的各种资源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率会是高校图书馆引进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为基础,结合访谈结果设计并构建了以成就期望(P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场景拓宽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的同时又面临着隐私泄露和滥用的隐患。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站”已经成为网络化、数字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网站发布的隐私政策既是机构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也可被用户视为可信赖性的信号。如果网站隐私政策能够清晰明确地传达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各项措
在信息经济的大环境下,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信息服务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个性化服务需要用户提交个人信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需获得用户的知情同意,所以更加需要用户有较高的判断给予“同意”的知识和能力。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觉醒、隐私自理条件下个人隐私保护能力不足、信息服务与信息获取对用户隐私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在理论上构建信息用户隐私素养内
加尔维诺·德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1895—1968)作为“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的创始者和思想领袖,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围绕德拉-沃尔佩的科学技术观进行研究,在梳理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的基础上,挖掘德拉-沃尔佩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层次内涵,并对其科学统一的思想进行补充与延伸。在现代实验科学的逻辑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现代物理学、现代生物学、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 年10月28 日),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在欧洲思想史上,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是英国最早的经验主义者,同时被称为“自由主义之父”,在伦理学领域产生极大影响。他坚决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道德源于经验说,坚持经验主义作为伦理学说的基础,对自由主义的研究探索,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来源与发展
环境伦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及其践行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实施环境伦理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使环境伦理深入人心,才能对发展实践的价值合理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范,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当前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并不理想。很多高校尚未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普及率很低,大学生的认知度不高。
学位
近年来,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公益众筹活动得到迅猛发展,且不断普及,让公益众筹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筹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诚信缺失,偏离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公益丑闻不断,公益组织公信力屡受质疑,冲击着公民的慈善热情。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公益众筹的正当性并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学术界在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对公益众
学位
意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之一,与西方注重抽象思维方式的差异显著,导致我国意象思维在取象比类方式中与西方的实证研究方法有明显不同。意象思维的含义在于,它既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概念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它还能够以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象思维本是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如果片面的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只有具象思维而否定抽象思维是不科学的,应当立足整体、统筹
学位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剖析了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并探究了其当代价值。  全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产生的条件。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该思想的形成以资产阶级内在矛盾的暴露、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恶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