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经“治脊法”治疗后生存质量(生存质量评价量表SF-36)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治脊法”对AS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并通过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指标,从不同层面系统评价“治脊法”对 AS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探讨“治脊法”的治疗机理及其安全性,为完善“治脊法”理论基础和推广“治脊法”建立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临床观察的方法对我科采用“治脊法”治疗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评估治疗前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与一般人群的生存质量参考值进行比较,对治疗前后病情的总体评价VAS(0-10cm)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评分并从实验室炎性指标(ESR,CRP)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等各个层面系统评价“治脊法”对 AS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经治疗后,62例患者治疗显效39例,占62.90%、治疗有效22例,占35.48%,治疗无效1例,占1.62%,总有效率98.38%。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病情活动和功能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患者晨僵时间、BASDAI、BASFI积分均显著减少(P<0.01)。BASMI中的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均有增加;枕墙距、指地距均有减小,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ESR,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1)。本次调查共发放相关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97.69%。通过对采集资料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62例,脱落病例3例。SF-36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各维度明显低于一般人群(P<0.01);治疗后各维度同一般人群的参考值相比较,BP,RE,MH维度与参考值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PF,RP, GH,VT,SF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P<0.05),减少幅度分别为9.4%~37.5%,其中 PF,RP,GH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12.88%,39.28%,19.18%;VT,SF分别为:6.49%,6.92%。 结论:(1)“治脊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消炎止痛、改善功能、降低致残率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大多数AS患者(特别是对早、中期)临床症状和体征,控制病情活动,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一般人群普遍下降。(3)治脊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特别是在生理健康方面。(4)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可以为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客观的评价方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中医药治疗AS的效果,最终达到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