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在长期与父母分离的情况下,其身心健康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自我价值感较低,社交能力较差等。中学时期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当留守儿童步入中学阶段,本就敏感的内心再加上青春期典型的情绪波动,在面对中学生活时,留守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不适应性。因此,研究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与自我接纳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改善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提高其自我接纳水平就显得非常迫切而且必要。本文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运用了丛中、高文凤(1999)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SAQ)》和Asher(1984)编制的《学生同伴关系量表》,对河北省某三所中学的881位留守中学生进行同伴关系和自我接纳水平的现状调查,分析了留守中学生同伴关系和自我接纳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二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提高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进一步改善其自我接纳水平。研究发现:研究一结论:(1)留守中学生比非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差,自我接纳水平低,且差异显著。(2)性别不同,留守中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程度更好,在同伴关系方面则不存在差异;任职班干部的留守中学生比没有任职班干部的留守中学生更受到同伴欢迎;学习水平偏上的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接纳水平均比学习水平中等、学习水平偏下的留守中学生好,且差异显著;留守中学生初三的学生比初一的学生有更深的孤独感,且差异显著;父母回家的次数越频繁,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越好;与父母联系的次数越频繁,其同伴关系、自我接纳水平均越好。(3)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与自我接纳水平显著相关,其同伴关系对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二结论:(1)通过实施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改善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2)通过实施团体辅导改善留守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自我接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