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坝的安全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变形监测通过不同时期的实测数据对比来实现变形的监测与分析,能够提前且直观的反映大坝的安全运行状态,在大坝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大坝表面变形是主要的监测内容,而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单点”式测量模式,需要在建筑物上设置监测点,数量有限。三维激光扫描(3D laser scanning)技术,可以全方位、大面积、高效率的扫描地物表面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坝的安全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变形监测通过不同时期的实测数据对比来实现变形的监测与分析,能够提前且直观的反映大坝的安全运行状态,在大坝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大坝表面变形是主要的监测内容,而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单点”式测量模式,需要在建筑物上设置监测点,数量有限。三维激光扫描(3D laser scanning)技术,可以全方位、大面积、高效率的扫描地物表面的空间数据,获取高密度、高分辨率的海量三维点云[1]。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大坝变形监测,需要经过数据采集、点云拼接、点云配准、变形面提取和点云比较等数据处理流程,任何一个流程都会影响大坝的变形分析结果。为了提高激光数据获取的精度,本项目采用多站点扫描配合球形标靶布设的方法实现大坝完整的坝顶以及背水面的点云采集工作。采用球形标靶的方式适合大场景作业,且具有较高拼接效率和精度,符合大坝变形监测的精度需要。除此之外,不同期点云的配准是实现大坝变形监测的重要处理环节,配准精度直接影响变形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选择大坝前及两侧的稳定岩体作为配准元素,通过ICP算法实现两期坐标转换参数的解算。本文将大坝的下游面作为实验对象,运用了4种点云数据特征(法向量、粗糙度、表面变化率、曲率)来获取一个相对光滑的变形面,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粗糙度特征能很好区分大坝表面点与非表面点。在分析和对比基于邻近点(C2C,Cloud to Cloud)、基于点到模型(C2M,Cloud to Mesh)和多尺度模型到模型(M3C2,Multi scale Model to Model Cloud Comparison)变形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拱坝的变形特点,提出了基于拱圈模型到模型变形比较的方法,在拱圈建模方法使用了更鲁棒的移动最小二乘法,最后通过比较两个拱圈之间差异来表示大坝变形。实验中以下会坑大坝下游面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本文方法(-11.98mm)与C2M(-12.01mm)、M3C2(-11.92mm)计算的结果较为相似,而C2C方法(-30.21mm)计算结果较大,不适合大坝变形分析。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性的,满足大坝变形分析的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防雷建筑工程就越来越重要,一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一直是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业务主要由国家气象局主导完成。但对于二类防雷建筑工程存在管理控制不严问题,存在管理盲区,随着防雷建筑工程市场的开放,这类问题研究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二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揭示了我国二类防雷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五大方面影响因素论文通过实地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露天矿山、高速铁路和公路等基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所需建设的边坡工程也愈来愈多,导致边坡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而自然界的天然边坡,特别是岩质边坡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以及地质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节理和裂隙,这些节理和裂隙的存在对于岩石边坡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现有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精度和效率较低,有限实测资料条件下岩体随机裂隙网络模拟、同时考虑结构面几何参数和力学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长RC框架结构在公用建筑中及高层建筑日益广泛,由于人们对建筑美观和完整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设计师往往不在建筑上设置或者取消伸缩缝,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温度收缩裂缝的问题。然而,目前对于设置了后浇带的超长RC框架结构工程实践领先设计理论,其施工过程对结构温度收缩效应影响的三维仿真计算研究亦鲜有涉及。本文针对设有后浇带超长RC框架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开展其温度收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民用建筑项目的集成,以多类型单体建筑、多功能仪器设备和多样化景观绿化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工期短、竣工日期特定、校内外协调配合多、整体布局要求高等特点,再加上人们对此类项目关注度比一般项目少,因此,高校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的进度管理难度远大于一般项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更为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本文将关键链技术与干扰管理模型相结合,运用
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燃烧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墙体保温性能。但是由于我国建材与应用相互脱节的体制,使得墙体材料专用砂浆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甚理想,普通建筑砂浆在用于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时,会导致墙体出现热桥、表面裂缝、抹灰砂浆脱落等现象。因此,研究秸秆粉煤灰墙体材料专用砂浆对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墙体耐久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单掺试验研究玻化微珠、粉煤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膨胀土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塑性粘性土,在天然状态下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对岸坡的整体稳定性有控制性影响。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起始之地,库坡土体主要为膨胀土,因此,研究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演化对于保障水源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丹江水库膨胀土岸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膨胀土岸坡变形和稳定性在库水位涨落和降雨工况下的响应规律,研究水对膨胀土岸坡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解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水下工程建设广泛涉及到水下爆破作业。为了评价爆破设计方案科学性及安全可靠性,常需要探究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机理与时频特征,从而避免堤岸及近邻域建筑物受损,因此,深入开展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规律与时频特征研究,以期为工程实践基于试爆数据进行爆破实施方案设计及其安全可靠性判定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下爆破激励下堤岸震动衰减规律与时频特征研究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该地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形,在该地区修建水电工程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岩石高边坡开挖。钻孔爆破是目前水电工程岩石边坡开挖的主要手段,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以及开挖卸荷松弛不可避免地会对边坡保留岩体造成损伤,导致边坡岩体完整性变差、力学性能降低,从而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爆破开挖损伤区对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边坡爆破开挖施工期稳定性评价与支护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水利大国,水利枢纽工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泄流结构向高水头、大流量、轻型化方向发展,泄流诱发结构强烈振动导致结构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把控泄流结构振动的危害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是保证泄水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利用泄流结构在泄流激励下有限测点的真实动力响应信号(如位移、加速度响应等)求解作用于泄流结构上的等效荷载,确定泄流结构整体动态响应场及其分布规律,进
在多次地震中,调研发现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弱,其中硬山搁檩构造的传统民居震害严重。基于施工方便、就地取材等优点,硬山搁檩式的屋面构造在传统民居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硬山搁檩屋盖与承重墙体仅通过木檩(木梁)穿墙搭接,木檩未被有效约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木檩脱落或因应力集中造成墙体局部破坏,导致房屋局部倒塌。因此,增强该类房屋的抗震能力,既可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又有利于维护乡村传统的建筑风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