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动态评价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成就显著,西部地区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超过第一产业,经济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上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定量测度2000-2012年西部及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找出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西部区域经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首先整理了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优化评价模型对2000-2012年西部及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这13年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在2000-2008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2009-2011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开始回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其中技术水平的影响最大;2000-2012年,内蒙古、四川、重庆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发展较快,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西北地区稍好。根据实证分析,结合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地理位置和要素禀赋等因素,笔者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五点对策建议: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重视科技水平,提高产业开放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在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我国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已经占GDP总值的4
目前,产业集群研究多集中于传统产业集群的研究,而且多数基于宏观经济的视角展开研究。本论文运用网络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率先从微观领域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本论文以提升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国内外有关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研究现状等学术研究成果入手,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