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研究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丰富的防治思想、具体的防治方法亟待挖掘、整理和提高。作者在大量检索古今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重点凝练出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并深入探讨了这一体系对后世的影响与发展。揭示了治其“未生、未发、未盛、未传、未复”等五方面的“治未病”理论内涵,提出了中医学整体恒动思想是“治未病”理论的思想基础这一观点。全文从以下五大方面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分析阐述:1.远古时代“治未病”思想萌芽。分三个小节对远古时期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最初的饮食卫生及防治疾病思想,针灸、按摩、导引等养生防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论述。指出这一时期,并没有从理论上明确提出“治未病”,只有一些散在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养生保健感性认识。2.先秦时期的“治未病”思想。分三个小节分别对《易经》养生观与“治未病”思想、诸子百家“治未病”思想、扁鹊“治未病”思想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了老子、庄子、淮南子等道家学派的“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和“治无病之病”的“治末病”思想;探讨了儒家孔子强调立德为先,仁者长寿,居安思危的“治未病”思想;揭示了《易经》卦爻辞中所蕴含的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通过扁鹊的临床病案提出了“治未病”理论临床实践的雏型。3.《黄帝内经》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涵。这是本论文的中心部分,通过对占《黄帝内经》全文近四分之一篇章的有关“治未病”的相关论述的整理与学习,重点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归纳研究。研究表明,《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医学概念,其中蕴含了系统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治未病”的理论基础。4.《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发展。全面梳理《内经》以降“治未病”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概况。论述上迄《难经》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脏腑的思想,下至当代的“治未病”健康工程。如果说《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治未病”理论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之根,那么,后世医家对这一理论体系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与实践就是这一体系的枝叶,中医“治未病”理论可谓“根深叶茂”。5.作者对于“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及其在肾病防治中的应用体会。第一节介绍了作者对于“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对“未病”和“治未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治未病”理论包括五个方面:(1)治其未生,即针对健康人的养生防病、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2)治其未发,即针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先病服药,治在症先之意;(3)治其未盛,即选择正确的治疗时机,在疾病病势不是十分强盛时进行治疗;(4)治其未传,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既病防变,指已病慎治防变、防传、防盛、防逆,先安未受邪之地。二是既病之后,通过治疗未病脏腑来达到治疗已病脏腑的目的;(5)治其未复,瘥后防复亦是治未病,防止死灰复燃,杜绝病根。第二节中论述了作者在肾病防治中应用“治未病”理论的体会,结合作者13年肾病防治经验,提出保养先天,未病先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有病早治,防其传变和已病调养的肾病“治未病”方法。萌芽于《易经》,奠定于《内经》,丰富发展于后世的“治未病”理论历经了二千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可以说,“治未病”理论是中医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得以永葆青春的秘诀,是指导中医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也是今天人类健康工程的重要财富。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已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正在由传统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
指出目前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其中水利资金的合理应用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水管资金配置方式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管理资金合理配置体系方法,并且分析相关的合理控制
乡土小说从产生至现在,就一直在对错综复杂的乡村权力进行描述和批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河南作家,由于共同的乡村生活经历和中原文化背景的影响,都不约而同地立足乡土,关注
在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了高级管理人员持股以及年度报酬的有关信息后,对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并受到国内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重视。本文以国内
高管薪酬激励一直以来都是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2005年年报首次要求有关薪酬的披露进一步细化到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个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极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应用于电子商务的IT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在进一步拓展,呈现了面向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新一代电子商务系统的
药品不良反应给患者身心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该问题已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一些国家及地区已就该问题建立了救济赔偿制度,但我国法律在这一领域仍是空缺。本文在
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动因,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有巨大的需求,而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