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服务自传入中国因志愿服务慈善理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仁爱结合而得以广泛发展。志愿服务是指个人自愿奉献时间、精力,不为物质名利报酬、不为特权,只为社会扶贫救助、社会发展进步而付出的服务,体现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雷锋精神代表着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将中国传统精神理念(爱岗敬业、大公无私、诚实善良、自强不息)与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和人民高度忠诚等)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之梦的崇高理想与一个人平凡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表现,是践行雷锋精神行为模式,也是中国大学生德才兼备的重要体现形式。通过访谈分别总结出大学生初始参与动机与持续参与动机,再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与转变关系分析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以后志愿服务认同度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说明志愿服务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为高校德育载体功能、创新功能、实践功能、延伸功能上。志愿服务在高校德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当加以重视。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德育功能弱化,志愿服务作用未达到理想的高度,本文通过对志愿者采访了解到德育功能弱化主要有三个方面共同影响下导致的结果。由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不深,对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认同度,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自身行为无法自制等因素,最终导致志愿服务在学生层面德育功能弱化;而高校志愿服务的活动安排集中、活动形式化、活动强迫性、参与人员集中、以及活动知名度不高等导致高校志愿服务发展进程缓慢,最终导致高校利用志愿服务进行德育教学的频率降低、范围变窄、效果不佳的现象,最终使得志愿服务德育功能弱化;社会组织与高校联系不紧密使得社会与高校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高校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弱化。通过对志愿服务功能弱化原因的分析,本文分别从大学生个人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政府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视,希望各阶层共同努力,使得志愿服务在高校大学群体中得以更好地发展,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