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骨转移特点与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辨证提供更多客观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住院并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共88例(年龄范围34~85岁,平均年龄53.63±11.74岁)。使用临床调查表收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本次研究所需的部分临床特征及中医四诊信息。并据所收集的四诊信息由正高级职称中医师按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上规定的辨证分型标准予以辨证分型,整理数据后,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探讨乳腺癌骨转移者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骨转移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8例,中医证型分布按多少依次为:肝气郁结型(22.7%)、肝肾阴虚型(19.3%)、气血两虚型(18.2%)、热毒蕴结型(18.2%)、脾胃虚弱型(15.9%)、冲任失调型(5.7%)。2.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占最多(75.9%),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18.1%),浸润性癌特殊型最少(6%);组织学分级以Ⅱ级最多(53%),其次为Ⅲ级(28.9%),Ⅰ级者最少(18.1%);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最多(43.4%),其次为Luminal A型(24.1%)、Her2过表达型(20.5%),三阴型最少(12%);胸部骨是乳腺癌骨转移最多见的部位(37.4%),其次分别为脊柱骨(24.2%)、盆骨(14.7%)、四肢骨(13.6%)和颅骨(10.1%);骨转移数目方面,转移数目有2~3处的患者最多(48.2%),其次为单发者(27.7%),≥4处转移者最少(24.1%)。3.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40岁年轻患者以肝气郁结型居多;41~60岁中年患者以肝肾阴虚型居多;大于61岁老年患者以气血两虚型最多。4.本研究显示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为I级者以肝气郁结型居多;Ⅱ级者以肝肾阴虚型居多;Ⅲ级者则以气血两虚型居多。5.本研究显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患者以肝肾阴虚最多见;三阴型患者以肝气郁结型居多;Her2过表达型则以气血两虚型居多;luminal A型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较均衡。6.本研究显示不同转移灶数目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发转移者以肝气郁结型最多见;2~3处转移者以脾胃虚弱型最多见;4处以上转移者以气血两虚型最多见。7.本研究提示不同病理类型、骨转移部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型为主,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热毒蕴结型也较多见,冲任失调型较少。2.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年龄可作为该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3.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组织学分级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组织学I级可作为肝气郁结证客观参考;Ⅱ级可作为肝肾阴虚证客观参考;Ⅲ级可作为气血两虚证客观参考。4.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子亚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Luminal B型可作为肝肾阴虚证客观参考;Her2过表达型可作为气血两虚证客观参考;5.乳腺癌骨转移灶数目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单发骨转移可作为肝气郁结证客观参考;多处骨转移可作为脾胃虚弱证、气血两虚证客观参考。6.中医诊疗过程中除了传统望、闻、问、切收集四诊信息外,还可结合现代医学客观特征及指标为中医辨证论治疾病提供客观参考,以提升辨证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