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防撞梁低速碰撞特性仿真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追尾碰撞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各类交通事故类型的首位,已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因此,研究车尾后防撞梁的碰撞特性对于保护车身结构及乘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某款型轿车后防撞梁,利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三维后防撞梁系统几何模型,然后将其导入LS-DYNA软件进行检查修复和确定主要影响参数,建立后防撞梁有限元模型;摆锤体几何模型、求解参数设置按照GB17354-1998法规要求建立。利用LS-DYNA程序对整体模型进行非线性求解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后防撞粱的变形、位移等变化规律,评价其耐撞性。由于在后防撞梁碰撞过程中,主要靠支架的塑性变形功吸收碰撞能,因此,主要分析了支架不同结构参数对后防撞梁碰撞变形及吸能的影响,提出该车型后防撞梁改进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支架位置对后防撞梁碰撞吸能有很大的影响:当支架布置在中部横梁上时,后防撞梁变形最小,仅为11.459mm,吸能能力最强,14ms时刻已完成碰撞过程,但并未发挥横梁的塑性变形吸能作用;当支架布置在两端斜梁时,后防撞梁位移最大,碰撞过程尚未结束已达109.205mm,吸能能力最弱。故支架应布置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至于具体布置可以因车而异。2.对支架三种截面形式进行模拟碰撞分析,发现轿车后防撞梁支架截面宜选择矩形截面,其中,方形截面吸能能力最强。3.对后防撞梁钢板设置四种厚度进行模拟碰撞,可以看出随着后防撞梁钢板厚度的增加,后防撞梁吸能能力逐渐增强,碰撞位移逐渐减小4.对后防撞梁支架设置三组锥形角,将它们与直形支架结构进行对比得出,锥形薄壁结构的破坏模式更接近对称叠缩型破坏模式,吸能能力更强。锥形角为1·时,其对于后防撞梁的耐撞性作用不明显。但锥形角过大时,又会削弱支架的吸能,因此锥形角宜选取范围为2·~3·之间。5.通过对支架设置诱导槽,将其与未设诱导槽结构的支架进行碰撞模拟对比,发现诱导槽结构会削弱支架的强度,但具有更强的吸能能力。
其他文献
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一项加工技术,因其具有“绿色”切割、切缝质量好以及无需二次加工等优越特点,目前该切割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作为新兴切割技
稳定平台以控制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专用设备和转台为工具,是为运载工具上的设备仪器提供稳定的基座的专用设备。稳定平台因为其良好的控制性能、不受工作环境制约和体积小等优点,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为了解决目前稳定平台在小角度、低速转动中存在承载能力低、机构刚度低、精度较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以并联平台的结构形式,对稳定平台在机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进
本文依托“焦家金矿低贫损厚大矿体安全高效回采技术研究”课题,针对焦家寺庄矿中厚岩金矿体,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实验,理论建模,数值计算等方法开展考虑矿岩峰后
电液伺服振动台是振动试验的主要装置,广泛应用于地震模拟、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等许多领域。因此,深入研究电液伺服振动台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振动台的电液伺服系统是一个非
口语交际教学的兴起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更早、更快速适应社会的变换.现阶段小学教
近年来,钢结构因其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强度高、重量轻和制造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结构构件截面都比较纤细,这样的构件在承受压、弯或压弯时,如果刚
目的:主要对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中的150例高龄患者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病情将
噪声控制一般从三方面着手,即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保护。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声源控制。实现声源控制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出主要噪声源,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声源。在实际结构中,在多个噪声源同时传播的情况下,声源间会彼此产生串扰,加大了求取主导噪声源的难度。目前,在振动噪声分析领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PA)发展很快,它试图解决找出主要激励源的问题,然而传统的传递路径分析法不能很好的消除串
企业政工工作至关重要,在现阶段同样也面临较高要求,为了确保企业政工工作适应于新时代,注重从思路和方法层面进行创新优化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围绕着新时代如何做好政工工作
煤层地质条件是矿井生产的依据和基础,对建设安全高效矿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要根据该矿区的地质条件对开采区域进行规划,并且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方式。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