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Fisher教授提出的对乳腺癌学说已成为共识: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乳腺肿块只是这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集中表现。乳腺癌的治疗,虽然进行不断的手术改良并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越来越重视全身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必要条件,针对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治疗也是近来的研究热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下二部分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CD40配基化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目的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研究CD40L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孵化8d的鸡胚,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无菌打开气室,揭开鸡胚壳内膜,分别将PBS(阴性对照)、CD40L(200ug/ml)、Genistein(阳性对照100umol/l)滴加在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Co60灭菌的胶带密封开口,再继续孵化3天,打开气室,采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固定绒毛尿囊膜5-10min,剪下盖有滤纸的绒毛尿囊膜平铺在载玻片上,统计各级血管数,每个样本大小为1.5cm×1.5cm。结果CD40L、Genistein均可显著抑制血管形成,其中对二级和三级血管的抑制效果明显。结论CD40配基化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第二部分:CD40L配基化治疗乳腺癌荷瘤裸鼠的实验研究目的1、CD40L对荷瘤鼠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及机制;2、对荷瘤鼠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CD40高表达细胞系MDA-MB-231制成动物模型,肿瘤长至1.5~2cm时分组治疗:分别瘤体内注射PBS(对照组)、CD40L(200ug/ml)、联合组(CD40L+阿霉素)、阿霉素(5mg/kg)。共治疗三周,各组每周均追加剂量治疗一次,第四周将裸鼠脱颈处死,碘酒、酒精消毒后切开皮肤,无菌条件下摘取皮下瘤体。测量肿瘤重量、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动物模型分组治疗后,阿霉素组、CD40L组和联合组对乳腺癌肿瘤治疗后肿瘤重量、体积、抑瘤率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阿霉素组和CD40L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而CD40L组、阿霉素组与联合组比较,联合组疗效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与PBS组相比在三个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CD40L组、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均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CD40L组、阿霉素组和联合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PBS组相比较明显增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与它们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相一致。采用CD105染色标记测定MVD,CD40L组、阿霉素组和联合组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与PBS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D40L组、阿霉素组和联合组具有明显的肿瘤微血管形成抑制作用,其中联合组比单用组具有更明显的肿瘤微血管形成抑制作用。结论: CD40联合化疗药物不但能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还能抑制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乳腺癌有双重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