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柯萨奇B病毒(CVB)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无保护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取出生1-3dSD乳鼠15只,无菌取其心室肌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心肌单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进行培养。第二部分是各组含药血清的制备。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TGP低剂量组(50mg/kg.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无保护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取出生1-3dSD乳鼠15只,无菌取其心室肌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心肌单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进行培养。
第二部分是各组含药血清的制备。取30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TGP低剂量组(50mg/kg.d)、TGP中剂量组(100mg/kg.d)、TGP高剂量组(200mg/kg.d)、干扰素组、双黄连组(60mg/kg.d)、正常血清组。干扰素组腹腔注射干扰素5×10<5>U 1次/d/只,正常血清组不给任何药物。余组按各组剂量灌胃,2次/d,连续3d。末次给药1h后心脏采血10ml制成六组含药血清。并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的毒性,根据细胞病变(CPE)结果设定含药血清终浓度为20%。
第三部分是含药血清对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干预。取长成单层乳鼠心肌细胞,分成8组:①细胞对照组②病毒对照组③TGP低剂量组④TGP中剂量组⑤TGP高剂量组⑥干扰素组⑦双黄连组⑧正常血清组。各孔单层细胞中,除细胞对照组外,余组均按0.1ml/孔量加入含100TCID<,50>CVB<,3>的维持液。同时各组加入对应含药血清0.1ml/孔,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病毒对照组CPE出现++++时,停止培养,取各组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置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1)TGP高剂量组、干扰素组及双黄连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4)%、(85±7)%、(85±5)%。病毒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43±6)%,其均数比较P<0.05。而TGP低、中剂量组及正常血清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5±3)%、(48±6)%、(42±7)%,与病毒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干预24h后TGP高剂量组、干扰素组及双黄连组细胞上清液中LDH、CK、cTnI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而TGP低、中剂量组及正常血清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GP高剂量组可减轻心肌细胞病变,减少cTnI、CK、LDH的释放,对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索Tc直接法标记抗心肌肌钙蛋白Ⅰ单克隆抗体(AcTnIMA)的方法,并研究标记产物的体外稳定性。2.研究Tc-AcTnIMA在兔血内的清除规律。3.研究Tc-AcTnlMA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分布。4.研究Tc-AcTnIMA在心肌损伤大鼠体内的分布,探讨TC-AcTnIMA作为心脏放射免疫显像剂的可能性。方法:1.用氯化亚锡(SnCl)还原法进行AcTnIMA标记,并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抗
第一部分谷氨酰胺对肺泡Ⅱ型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谷氨酰胺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生长至铺满80﹪瓶底时更换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过夜,使细胞处于一相对静止生长状态,然后用于下一步实验。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0、2、4、8、12和16mmol/L)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液
肝细胞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肝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等检查,但是由于CT和MRI检查只能看到肝细胞癌的形态结构,不能认识肝细胞癌的生长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随着MRS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和发展,31P-MRS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测肝细胞癌磷酯和能量代谢的方法,对于肝细胞癌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的代谢变化显得越来越有意义,本研究旨在从临床和实验的角度出发,将这一新的影像技术应用于研究肝细胞
1.全麻下CO2气腹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肺内分流的影响目的:通过对围术期肺内分流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其变化的原因。方法:20例ASA I-II级,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全静脉麻醉维持,腹内压控制在13mmHg,术中控制呼吸,调整潮气量8-10ml/kg,FiO2100%,吸呼比1:1.5,呼吸频率10-12次/分,使PETCO2维持在30-35mmHg。术后病人入
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其发生常预示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瘤早期予以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其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证实,Tc-MDP全身骨显像是一种非常灵敏的诊断骨转移癌的检查方法,但缺点是特异性差,一些良性的骨骼病变,如:骨折、炎症等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原因,目前还没有药物或者营养性的治疗可以消除已经存在的白内障或者延缓其进展,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植入人工晶体后失去调节能力以及存在发生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或称为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和眼内炎症反应的可能,等等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效果.更需要指出
第一章: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的建立及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观察近视豚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出生3周三色豚鼠66只,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遮盖2周组、遮盖3周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变化及视网膜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遮盖2周组,实验眼呈轻度近视(-1.58D),自身对照眼呈轻度远视(+2.50
目的:①改良一种肝靶向性给药途径的体外留置性肝动脉插管动物模型;②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③运用RNAi技术研究TGF-β、TGF-βR siRNA联合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作用;④比较外源基因进入靶细胞四种方式转染效果差异,建立和评价肝动脉插管给药的优越性。方法:(1)大鼠肝动脉插管并体外留置改良模型的建立:对Lindell肝
目的:构建携带PPARγ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PARγ基因的功能,为阐明HBV感染导致肝癌的机制研究建立基础。方法:本课题采用PCR技术从pcDNA3质粒中扩增小鼠PPARγ基因,将PPARγ基因亚克隆至质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同时与pAdEasy-1共转染293细胞,确定转染率,并转化到肝脏L02细胞表达。第一部分:以小鼠PPARγ基因质粒(PPARγ-pcDNA3)为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SPECT)可以在一次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同时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负荷、静息状态下的心肌血流灌注,以及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舒张末期容积(EDV)与收缩末期容积(ESV),局部室壁运动与缩短率等。从而提高了核素心脏检查的价值,为临床准确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选择治疗方案,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目的:比较TcT MIBI门控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