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国际直接投资(FDI)高速增长.FDI及其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忽视了FDI的技术进步效应.现代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普遍认为FDI的技术进步效应要大于资本转移的作用,我国利用FDI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效应:直接的技术转让;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力资源与管理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效应;技术升级效应;在华研发活动的外溢效应等.我国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目标偏差,如何趋利弊害,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是我国引进技术的首要问题.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受我国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从多方面提高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应采取下面五个措施提升FDI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效应:加强政策导向,注重提高外资质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的技术吸纳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吸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立R&D中心或技术战略联盟,加强我国自主的R&D能力.总之,应加强和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效应,这是我国引进和吸收技术的一大契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我国各个时期的经济目标.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变暖、哥本哈根会议召开的大坏境下,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无疑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又是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传统式的高投入、耗能、污染严重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关注的的焦点。如何来减少碳排量,促进绿色GDP增长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从“十一五”一开始,就强调了期末单位生产总值在能源消耗上需要比2005年的降低20%的能源强度控制目标。“十二
党的十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重大理论创新.该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关
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民营居其一.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一只重要队伍.因此,研究民营科技企
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对我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会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发
中国目前的现实是,企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但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就决定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既具有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行为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