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信息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理念、方式、力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司法显然不能将其拒之门外。新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司法的支撑模式、判断模式、诉讼流程乃至人员配置,我国各地法院积极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对现有司法裁判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要素式审判是审判方式改革,解决人案矛盾的一种审理模式,主要针对固定案情的基本事实进行要素提炼,围绕争议要素展开庭审及制作裁判文书,极大简化审理流程,提高审判效率。基于智能要素式审判系统的要素式审判方式称之为智能要素式审判,引入人工智能建立可标准化的庭审操作系统,用“人脑+电脑”的操作模式,整理提炼类案要素,一键生成裁判文书,高效厘清庭审实务,全面提升办案质效,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通过庭审信息提取与大数据运算精准推送类案及司法建议,让行政办案提档升级。但是同任何新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给司法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数据缺失、算法独裁、信息泄露等。全文梳理了民事庭审方式的历史脉络、发展思路,结合当前智能要素式审判系统中的应用状况,以理论研究和试点法院应用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庭审方式改革的价值和意义,在详细介绍智能要素式审判运行机制后,总结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现实庭审应用中出现的挑战,借鉴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在智能庭审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尝试提出规范化建设意见。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导论部分。概述文章的问题提出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第一部分,民事庭审方式演变与要素式审判的产生。本章以民事庭审的改革为切入点,介绍法治进程中民事庭审的演进,结合当前司法裁判体系改革背景,引出适应当前司法背景的民事庭审新模式——智能要素式审判。第二部分,要素式审判现实运行实证分析。本章主要结合试点法院运行状况,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智能要素式审判运行机制进行解构,详细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智能要素式审判的前期构建思路,运行方式与成效,旨在指出智能要素式审判的价值与意义。第三部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要素式审判审思。本章主要在上一章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智能要素式审判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数据基础不牢固可能使司法公平、司法平等受到影响,算法独裁可能致使法官价值判断缺失、司法自主削弱,网络安全防线被攻破可能致使信息泄露引发安全问题。第四部分,域外相关智能审判模式理念及实践分析。本章选取域外典型智能审判模式进行分析考察,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审判方式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改革与创新,详细探寻其成功经验,为下一步智能要素式审判攻克问题,长足发展提供借鉴。第五部分,司法裁判体系改革诉求与智能要素式审判的规范化。民事庭审方式的改变是基于司法裁判体系改革方向的,理应厘清司法裁判体系改革的诉求,从中构建智能要素式审判的规范化运行模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该服务于司法裁判体系,智能要素式审判的应用应该坚持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规制,同时应该明确智能要素式审判与依法独立裁决的能力和责任边界。全文旨在立足于当下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现在法院推行的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讨论点缩小到庭审改革,并联系实践中试点法院上线运行的庭审改革思路之一——繁简分流衍生出的智能要素式审判系统,讨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给司法领域带来的便利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由此给出智能庭审规范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