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野下的受贿罪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s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贿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犯罪,它严重侵犯了公共职务的廉洁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对受贿罪的立法规制,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受贿犯罪作了专门规定。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刑法对受贿罪规定的分析,比较我国刑法第385条、第386条、第388条的规定可知,我国刑法中的受贿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贿赂的内容、刑罚配置等方面与国外刑法存在较大差异,如我国刑法规定受贿罪成立必须“为他人谋取利益”或“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其他国家刑法一般不作这样的要求,只要有“以权换利”的行为即可;关于贿赂内容,我国刑法限定为财物,其他国家刑法大多规定为“不正当利益”,范围广于财物;关于刑罚配置,我国刑法规定很严厉,最高刑有死刑,附加刑为没收财产刑,国外刑法大多为自由监禁刑和罚金刑,比我国刑罚轻缓,针对性更强。我国已签署了《公约》,我国现行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与公约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与国际刑法接轨,为了履行《公约》所规定的国际义务,我们应当按照《公约》规定的内容,借鉴国外成功立法例,修改受贿罪立法,特提出四个方面修改建议;一、扩大受贿罪“贿赂”的范围,将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全部纳入贿赂范围。二、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三、改变受贿罪刑罚“计赃论罪”的数额模式,建立以情节为中心的配刑标准体系。四、我国刑法应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
其他文献
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积极法治观念下,传统自由主义人权理论和观念发生了嬗变,社会权得到更多人的认知和重视.作为社会权之核心的生存权也随之在各国宪法和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得到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一个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在大多数国家逐步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一些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