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各国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据2017年度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所有癌症疾病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前三位[1]。而在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据2016年发表于美国CA CANCER J CLIN杂志的中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2]: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5年大约281400名患者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名患者。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寻找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对肿瘤病患者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DKK2(Dickkop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 2)是WNT信号通路最常见的调控因子,其家族成员主要包含4个(DKK1,DKK2,DKK3,DKK4),均为外分泌型蛋白。其中DKK2位于染色体4q25,基因长度149 kb,编码的蛋白约28 kd。目前已有文献报道:DKK2在肾癌、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及组织表达下调,同时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侵袭等生物学能力[3-4];在消化道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5-6],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推测DKK2可能作为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结直肠癌的进程。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链式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在线数据库分析等方法分析了DKK2在结直肠癌细胞系及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同时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检测DKK2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at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等方法检测DKK2对增殖及迁移能力影响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发现:DKK2基因在7株(100%)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或缺失;联合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骨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后,DKK2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下调或沉默的细胞株(HCT116、HT-29、SW480)能恢复表达;同时MSP发现,A+T处理后细胞(HT-29),其甲基化程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提示了DKK2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RNA表达水平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功能实验发现:DKK2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迁移。综上所述,DKK2作为抑癌基因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相关分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