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障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质的差别。但在其学习过程中,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上,听力言语上的障碍会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困难,同正常人相比,听障儿童生理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这就可能给他们带来与普通人相比更为严重的障碍,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本论文围绕舞蹈教学对济南市听障儿童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针对性的舞蹈训练,以达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补偿心理欠缺的目的,帮助特殊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树立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以济南市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训练,对训练前后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和心理问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一学期舞蹈练习后,听障儿童中的身体偏肥胖的的儿童体重有相应的降低,而体重偏瘦的儿童身体有所增加,这说明舞蹈教学对改善听障儿童的身体形态有明显的效果。2.经过一学期舞蹈练习后,仰卧起坐的能力大大提高。说明舞蹈练习对增强练习者腰腹、大腿的力量,包括腰腹的静力性力量都有显著作用。而在舞蹈训练过程中,由于没有单独训练到上肢的肌肉力量,除去自然生长的因素,握力、俯卧撑指标有所提高,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3.训练前后,经测定与分析,闭眼单脚站立、前庭功能系统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说明舞蹈训练对儿童的平衡能力有很好的培养。4.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升高,安静时心率、血压都下降,说明长时间的舞蹈练习对提高练习者心肺功能具有显著作用。5.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柔韧性提高了很多,说明长时间的舞蹈练习对提高练习者塑身有很大的帮助。6.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弹跳能力提高了很多,说明长时间的舞蹈练习对儿童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7.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说明舞蹈教学能够调节听障儿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缓解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克服听障儿童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8.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说明舞蹈教学能够改变听障儿童的孤独感,促进与人交流。9.听障儿童经过一学期的舞蹈练习后,在“身体症状”因子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舞蹈教学能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针对本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采用直观演示法舞蹈教学,由于听障儿童只能以观察为主要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示范,认真细致地将动作过程示范清楚,此外低级别、年龄小的班级,教师更要不断加强示范,带着学生一起做。2.建议建立残疾儿童(特别是听障儿童)舞蹈姿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有效测量与评价系统,使教育者和残疾儿童(特别是听障儿童)能及时有效了解经过舞蹈练习后机体各方面产生的变化情况,来指导残疾儿童的(特别是听障儿童)舞蹈教学训练过程,推动舞蹈教学训练在残疾儿童(特别是听障儿童)中间的发展。3.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进一步提高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针对听障儿童的特点,合理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4.建议建立系统的残疾儿童(特别是听障儿童)舞蹈教学培养方案。提高残疾儿童(特别是听障儿童)舞蹈教学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