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交替传译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口译教材为研究对象,以口译教材的编写现状为基础,指出当前口译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讨。然后从口译活动的过程化视角,通过运用释意学派理论和其它相关心理、认知理论论证教材编写模式的转变假设。并以论证结论为基础,提出了口译教材的新编写模式。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第一研究层为研究对象剖析层。该研究层主要对口译教材的研究、出版及编写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第二研究层为研究对象转变层。在该研究层笔者基于当前我国口译教材编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口译教材编写方式的转变假设:(1)讲评实践单元应从词、句转变为交传语篇,(2)对比双语结构形式特征并不适于评析口译译文。然后,笔者分别从认知补充视角、语篇理解视角、口译思维理解过程论证了口译讲评实践单元应以交传语篇划分的科学性,同时从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视角、心理认知视角对对比双语结构特征评析口译译文的非科学性进行了理论论证。进而,笔者阐述分析了口译表达的心理认知过程,并通过对口译表达的认知过程特点的把握,提出了“同义多语”积累评析法应替代双语结构对比评析口译译文的教材编写方式。第三研究层为研究对象重建层。基于上述的论证结论,本文提出了口译教材的初探编写模式。继而,本文接着从翻译的动态过程化视角进一步推进初探编写模式。从口译活动运行视角将口译活动划分为如下阶段:原语语音听辨阶段、理解记忆阶段、笔记阶段,回忆阶段和表达阶段。并将译员的口译能力划分为语言和技能两大能力实体,然后针对在口译各活动阶段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的语言或技能难点,确定讲评能力焦点,设计相应的讲评方式,对讲评焦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评析。讲评应以交传语篇为单元,针对译员在完成某一交传语篇的活动过程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难点进行评析。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论证假设、方案重建、重建推进的基本路径,对口译教材的编写模式进行了探索。本文所展开的对口译教材编写模式的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口译教材编写质量,拓宽口译教材编写路径,充分发挥教材作为教学依据的有效手段,以此来提升我国口译教学的整体质量。